二戰元兇的情婦:死後倒掛示眾時裙子垂下,一男子幫她留住了尊嚴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細數世界過往歷史,二戰時期發生的一切則最為令人膽寒。德國的希特拉、日本的東條英機、還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他們無一不是主張戰爭的暴虐狂徒,因此,他們也被稱之為二戰三大元兇

圖1

但最值得細說的還得是墨索里尼,這個鐵匠家庭出生的男人。雖然出生平凡,但他卻自命不凡,就連電影《寧死不屈》中也用了一句話來諷刺他:墨索里尼,總是有理

但就是他這樣的人,卻一路爬到了意大利政府最高的位置上,與此同時,他的私生活也極其「豐富」。

情人無數,和學生結婚,和表妹廝混,哪一件單拎出來細說都能令人瞠目結舌。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這樣的人,卻擁有一個極其愛慕自己的情人。

「解藥」

有句話叫做:條條大道通羅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是的,這個名叫克拉拉·貝塔西的女人 ,便是在1912年出生在羅馬,她的父親是當地很有名的醫生,母親也是貴族家庭的小姐,因此,貝塔西從小就過着十分富裕的生活。

圖2

但同時也因為家庭的優越,導致貝塔西與外界的人很少交流,進而形成了一種無知無畏的性格。

19歲時,貝塔西有了一個飛行員丈夫,但她並不愛他,兩個人就像搭夥過日子一般,但一年後,貝塔西卻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

那天,貝塔西漫不經心地坐在小陽台的床邊,一隻手托着腮,透過白色蕾絲窗帘看向窗外,忽然,一個人的出現吸引了貝塔西所有的目光。

貝塔西奪步到窗邊,探出頭去仔細地看着敞篷車裡的墨索里尼。他雖然看起來和父親一樣年老,但他的眉宇之間卻散發出了迷人的魅力。

圖3

貝塔西瘋了,她衝下樓想要追上墨索里尼,因為此刻她確認了自己的內心:他就是自己喜歡的人。

墨索里尼沒有停下來,但他卻注意到了這個美人,兩人的孽緣也在此時種下了根。

沒有追上車隊的貝塔西失魂落魄的回到家裡,看到家裡的報紙時,眼睛又突然閃閃發光。

原來,她在報紙上看到了墨索里尼的照片,此後,貝塔西便像瘋了似的收集報紙,再將那些照片剪下來,一張一張的貼成了冊子。

這樣近乎瘋狂的愛慕,最終也得到了回應。墨索里尼找到了她,兩人成為了情人關係,因為此時,墨索里尼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而貝塔西也已經是人婦。

圖4

在一起後,貝塔西更加迷戀上了這個擁有無上權力的男人,儘管他比自己大上了29歲,可那又能怎麼樣呢?

為了吸引墨索里尼,貝塔西耗費時間苦練鋼琴,只為給他彈奏一首他最喜歡的肖邦的曲子;為了佔有墨索里尼,貝塔西要求墨索里尼一天必須和她通12次電話,因為貝塔西實在擔心他與別的情人廝混。

但電話只能束縛住人,貝塔西管不了的卻是墨索里尼放蕩的內心。

1938年4月,貝塔西發現墨索里尼和前女友見面,兩人發生了一番激烈的爭吵,但墨索里尼卻堅稱自己和她見面並沒有「犯罪」。

圖5

甚至為了替自己辯解,還不斷地給貝塔西灌輸自己的思想。「和一個女人睡覺對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親愛的。你要知道,我曾經最多的時候同時擁有14個情人,每天晚上都必須要跟三到四個人共度。」

明明一切聽起來十分荒謬的辯解,可對於深陷其中的貝塔西而言,卻成為了自我安慰的「解藥」。

但事實是,貝塔西能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每當墨索里尼和別的女人廝混在一起時,貝塔西還是忍不住淚水漣漣。

這時候,只要墨索里尼說一句諸如「親愛的,我最愛你,每天都在想你」這樣的道歉,這個可悲的女人就又會相信他。

圖6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貝塔西的確是墨索里尼最喜歡的情人,墨索里尼曾含情脈脈地對貝塔西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害怕死亡嗎?因為我死之後,你就會有一個新的情人,一想到你將屬於別人,我卻死了,就覺得那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我是為你而生,也將和你一起赴死。」

說這些話的時候,墨索里尼只覺得是哄人的甜言蜜語,卻沒想到,他所說的話會在幾年後一語成讖。

「戲劇」

其實墨索里尼本來只是一個普通人,他和希特拉、東條英機等人不一樣,他的父親只是個鐵匠,母親也是個普通人。所以他原本將平淡地過完一生,而他卻硬是將人生實現了逆轉。

小的時候墨索里尼性格十分狂暴,在當地的一所寄宿學校學習的時候就曾因與同學打架遭到了學校開除。

不過不得不說,他對於知識的力量卻是高瞻遠矚的。被開除後,他又繼續攻克學業,進入了一所師範學校讀書,最後獲得了初級技術文憑,在1901年時畢業。

圖7

年輕氣盛的他,讀書時多半狼吞虎咽,後來也憑着那些「草草下肚」的知識當過一陣子鄉村教師,也是從此時開始,他才發現自己竟然還有演講的天賦。

後來為了生計他又陸陸續續做過一些短工,但很快便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當上了記者,但要數他最喜歡的工作恐怕還是在社會上做一個演講者。

演講的時候,他常常抑揚頓挫,極具表演性,引得觀眾身臨其境,陣陣叫好。結束的時候還常會吸引觀眾共鳴,以達到自己的人氣驟升的目的。因此,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墨索里尼是個心機深沉的人。

圖8

1919年,這一年墨索里尼開始發展自己的「雄圖偉業」,他先是在米蘭發起成立了「戰鬥的法西斯」組織,後來又憑藉自己過人的演講天賦,逐漸將組織人數從個位數擴展到了成千上萬人。

1922年,墨索里尼向自己的人生髮起了進攻。他利用自己精心籌謀了數年的武裝部隊進攻了羅馬,羅馬一下子陷入了恐慌之中,而墨索里尼也在趁此機會成為了內閣總理。

1928年時,意大利成為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國家。當上獨裁者後,墨索里尼開始認為自己才是那個「天選之人」,誓要將意大利變成比愷撒大帝建立的羅馬帝國還要厲害的國家。

地中海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意大利的內湖,墨索里尼的夢想也只會成為妄想。要知道,一個人的慾望過強,最終必會遭到反噬,而墨索里尼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圖9

一個國家本應由政府各部門聯合管理,但墨索里尼卻獨攬了「大權」。外交部長、武裝部隊部長、宣傳部長等等,他全部包攬,但卻因此沒有一樣是做好的。

後來,他又主戰,絲毫不顧及意大利內部的真實情況,一味地發動戰爭。儘管意大利軍隊在墨索里尼的鼓舞下,成為了士氣最高昂的軍隊,但犧牲的人數卻讓他們成為了一個笑話。

那時候的意大利,根本就不具備打長期戰爭的條件。不管是原料、燃料,還是後勤補給,意大利都不能夠如數提供;再來看他們的武器裝備,飛機是不錯,但數量極少,坦克也又小又慢,根本不具備強勢的防禦,軍艦更是不夠先進,最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墨索里尼,竟然不相信有雷達這種東西,實在是可悲!

不過當他真正發現國家的根本本該是:促進教育、發展醫療、改善經濟、恢復民生的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了。

圖10

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神」一樣的地位,他開始傾情演繹,只為讓民眾繼續在他的腳下臣服。

他的軍隊陪他做戲,老百姓們為他助威吶喊,彷彿他已經成功地騙過了所有人,但他不知道的是,同時,他自己也被所有人騙了。

世界不會因為一場戲變得和平,也不會因為墨索里尼的企盼而變得仁慈。

1945年4月9日,盟軍及意大利部隊攻破了防線,墨索里尼卻不願投降,最終決定鋌而走險於25日出逃米蘭。那時的他還在做着美夢,想着只要到了米蘭,便能等到美國人的幫助。

於是出逃前,他給妻子發去電報,希望她能帶着孩子去瑞士生活,等待他的回歸。隨後他卻帶上了情人貝塔西一起出逃,這也讓貝塔西錯誤地以為,自己才是墨索里尼最愛的人。

「黃粱一夢」

不過墨索里尼可並非一個一心一意之人,他20歲時,就懂得如何引誘自己的表妹,一番「佔有」過後,他又棄之如敝履,愛上了一所女子中學的老師。

1909年,墨索里尼結婚了,他娶了自己的學生,儘管對方父母並不同意,可這在暴虐的墨索里尼眼裡,全都不是問題。

圖11

後來墨索里尼開始混跡於各個情人懷裡,遊走於花街柳巷,直到他登上權力的頂峰,他的縱慾程度也到達了巔峰。

剛開始的時候,墨索里尼每個月就會收到大約三萬封信,每封信都是來自不同的女人,她們無一不在表達想要和墨索里尼約會的渴望。

而墨索里尼也專門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員替他查看這些信件,她們在分類中被稱呼為「認識」或者「新識」。

也是因此,墨索里尼一天中幾乎會花費大部分的時間來「陪伴」這些情人,而他的公務卻只需要花三個小時便能處理完了。

可即便如此,貝塔西依然認為她才是墨索里尼最愛的人。

圖12

貝塔西是陪伴墨索里尼到最後的女人,她被安排居住在帕拉佐•威尼斯的公寓里,享受了榮華富貴。

極盡奢華的伊始,貝塔西其實是害怕的,她曾聽說墨索里尼是個連情人「穿什麼內衣」都要全權掌控的人,但為了留在他身邊,她還是克服了內心的恐懼。

但墨索里尼也給了她不錯的回應,在他們倆的小型城堡里,墨索里尼什麼事都由着她,就連他最討厭別人抽煙這件事,他也能由着貝塔西。

而貝塔西也因此越發地深愛墨索里尼,以至於墨索里尼外出時,也必須每隔半小時給她打一次電話,不過這樣的要求墨索里尼卻也做到了。

1944年,墨索里尼深知法西斯已經窮途末路,進而變得更加地悲觀,每天都只想和貝塔西廝混,這也讓貝塔西十分心疼。

圖13

為了讓墨索里尼開心起來,貝塔西做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決定。她將自己的親妹妹帶到了墨索里尼的跟前,讓她也成為了墨索里尼的情人。

不得不說,貝塔西對墨索里尼的愛已經達到了極近扭曲、近乎痴狂的地步,而她自己卻不自知。

1945年4月,兩人一起出逃米蘭,但還沒等他們抵達,中途便被抓了。途徑科莫湖邊的小鎮時,兩人被游擊隊抓獲,而游擊隊的上校瓦列里奧一眼便認出了他們二人。

他憎恨墨索里尼的所作所為,憎恨二戰帶給他們的無盡苦痛,他舉着槍,神色激動地說:「我宣布,我是奉意大利游擊隊及意大利法庭來處決你們的!」

聽到他的話,在瓦列里奧舉起槍準備開槍的瞬間,貝塔西衝過去抱住了墨索里尼,她被打死了,在她不肯鬆手的狀態下,毫不誇張地說,她被打成了「篩子」。

隨後,墨索里尼也連中9槍,倒在了血泊之中。

圖14

不過最後,他們還是「如願」抵達了米蘭。游擊隊將他們的屍體運到了米蘭市中心的廣場,他們倆被倒掛在了鋼樑上,以供人們對他們進行泄憤。

倒掛時,貝塔西的裙子垂了下來,裏面的衣物和身體裸露無遺,引來了無數圍觀群眾的嘲諷與嬉笑。

這個時候,有個無名的游擊隊員走了上去,他頂着可能會被人詬病的風險,將貝塔西的裙擺用皮帶固定在了腿上。

不過好在,沒有發生我們所擔心的事情。游擊隊員做完這件事後,安全地離開了現場,沒有一個人制止、或是謾罵他。

我想,這也間接地展現了善與惡、丑與美的區別。墨索里尼做過許多惡事,但貝塔西卻只做了一件,那就是愛錯了人,不過這並不能成為我們侮辱她的罪證。

同樣,她也已經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那麼,一切也都該隨着她的死去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