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 · 己
拼音 qiú
本義:關押,拘禁。
「囚」由「口」和「人」組成。「口」字像是一個囚牢,把人拘禁在裏面。
你看「囚」這個字,一個人,在中間,四四方方都是高牆,不僅沒有出口,甚至連一扇可以透氣的窗戶都沒有。
在《爾雅·釋言》中也曾有言:「囚,拘也。」
有時候,囚住自己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
不管是過於執着得不到的那些,又或是對失去的念念不忘,抑或是對完美的苦苦追求。
一旦我們整個人的心緒都被執念包圍起來,那就相當於用一縷執念畫地為牢,把自己的心圈在裏面。
活生生活成了一個「囚」字。
失去的,必然不是屬於你的;是你的,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回到你手中。
記得,凡事給自己留個缺口。
曾國藩在晚年時,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求闕(缺)齋」,以警示自己萬事求缺而不求滿。
《道德經》中有言:「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不要一味地追求沒有缺陷的人生,完美恰恰是煩惱的根源,痛苦的所在。
留個缺口,我們才能從這個縫隙看到外面的世界,領略不同的精彩,並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時間。
求 · 己
拼音:qiú
釋義:責求
「求」這個字有很多解釋,我們這裡主要講「責求」這一釋義。
《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說:「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現麻煩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這句話不難懂,卻很難做。
畢竟你自己看自己會覺得有問題嗎?
但是,「靜坐常思己過」,只有向內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們才能更好的成長。
如果總是將問題的產生歸結於外因,那同樣的問題下次還是會出現,永遠得不到解決。
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是不犯錯的。
不同的是,有的人可以通過錯誤得到提升,而有的人僅僅是把錯誤安放到別人的身上。
有句話說:「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我們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與自己的戰鬥中成長的。
不要把自己的成功與幸福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上。
當然凡事皆有度,君子應該求諸己,但要適度。
作者簡介:詩瘦瘦瘦,零食即正義,瘦是我沒有靈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