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共產品和公地?Web3又會給它們帶來怎樣的機遇?


最近 「公共產品(public goods)一詞在web3和再生金融圈中流行起來,但這個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它由經濟學家Paul Samuelson提出,最近由經濟學家Elinor Ostrom等名人推動。我們先從簡單理解這個概念入手,並了解為什麼web3是改進這些產品開發的試驗場。



什麼是公共產品或公地?



總的來說,任何商品(產品/服務/資源)都可以通過兩個關鍵特徵進行分類:


  • 競爭性與非競爭性:競爭性(Rivalrous)即自己可以使用,但其他人不能(即稀缺性),非競爭性相反。
  • 排他性與非排他性:排他性(Excludable)即為一個物品設定誰可以使用的標準(例如通過商業模式),非排他性則相反。


一般來說,私人物品(如宅基地、個人用品)屬於即有競爭性又有排他性;電影院、俱樂部則屬於排他性且非競爭性的……以此類推,公共產品既是非競爭性的又是非排他性的


它有兩個關鍵特徵:沒有人被阻止消費它們(「非排他性」),並且任何個人的消費不會削弱任何其他人的消費能力(「非競爭性」)。公共產品常見的例子包括呼吸乾淨的空氣或法治社會等,維基百科的免費知識也算其一。



開發和管理公共產品與公地


生態系統(國家、行業等)在有一定(非零)數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地的前提下,會變得更好。然而,目前佔主導地位的市場機制——資本市場,並沒有適當地激勵這些商品的開發和維護,這導致了兩個被視為「市場失靈」的主要問題:


  • 「搭便車」問題:沒有為開發良好用途貢獻資源,但能從中受益的各方。
  • 「公地悲劇」:個體行為者為自身利益行事,消耗共同資源,損害更廣泛的生態系統。


現在,傳統市場範式的失敗導致投資不足,因此我們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確保這些重要商品的能保持適當水平發展。



如何支持公共產品和公地?


公地和公共產品的現有解決方案通常採用兩種一般機制的形式:


  • 社區:在集體治理或社會規範獲得足夠價值的個人和團體,自下而上地重新分配資源。
  • 基於規則:自上而下的監管/中央強制執行的價值捕獲,以及由中央權力決定的再投資。


在社區中,出於集體利益考慮,可以將公共產品理解為任何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的籌資機制是稅收,一個足夠大的實體(如國家政府)可以從公共產品中獲取足夠的價值,從而將資金可持續地重定向到任何一個較小的組織都無法資助的產品上。社區驅動的個人慈善事業也一直是一種社會機制,可將收取的本地超額價值重新定向到公共產品和公地中。


政府資助本質上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集中努力,通常會產生次優的局部結果,也正是政府所做的不足,導致了巨大創新,使更多的公共產品和公地項目在互聯網上開始蓬勃發展。



互聯網中的公共產品和公地



互聯網催生了「數字公共產品」,最常見的形式是開源軟件(如linux)和知識分發(如維基百科)。


開源軟件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TCP/IP、HTTP、FTP和SMTP等基礎互聯網協議的開發和維護為全球社區帶來了對信息的免費、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地訪問。


由於缺乏中央「互聯網政府」,資助這些技術的機制主要是社區驅動的慈善事業或通過積累足夠價值來補貼發展的大型組織/公司來引導,但這種同樣也是集中式的方式,很容易出現和政府資助中相似的錯誤。這時,Web3登場了。



Web3:

一種新的公共產品和公地範式


許多人相信,Web3提供了一個開發新的公共產品和公地範式的機會,因為由底層技術支持的新價值獲取系統和社區存在,且願意嘗試並投入資源來改善社會利益。


過去,公共產品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但沒有一種價值獲取方法來自我維持。從Web3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代幣化和協議設計等機制既可以定義新的價值獲取途徑,又可以確保將獲取的價值優化分配給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


Web3對社區、集體智慧和彈性的關注,導致新的社區資源分配機制的發展,例如二次投票、追溯性公共產品資金和市場影響等。除此之外,在透明的環境中,快速試驗和更多合作的意願,也可以加速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資金所需的機制的發展


Web3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其結構允許新的經濟模型快速、大規模地發展。在這裡,自由組裝的模式有了發展的可能性,去中心化的規劃和協調又將維持公共產品和公地所需的機制、專家和資金聚集在一起。


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可以成為開源開發以及研究和科學的福音,並迅速自下而上地超越Web3,擴展到更廣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