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專業戶王衛國,被長期印在冥幣上,想維權卻不知該指控誰

作為一名演員,對其最大的認可或許就是他塑造出來的角色深入人心,但是演藝界也有很多角色紅而演員不紅的情況。比如說到演員王衛國,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是他演繹的玉皇大帝,大家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具體的形象來。

這是對演員的認可,不過這種認可發展到肖像侵權,就讓人不舒服了。如果自己的臉被長期印在冥幣上,想維權又不知該指控誰,是不是就更可憐了呢?

一、「玉皇大帝」專業戶王衛國

提起「玉皇大帝」這位中國道教的最高領袖,老百姓對他的形象共識是在2000年播出的電視劇《西遊記續集》中的玉皇大帝,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叫做王衛國,是一位國家一級演員。雖然王衛國也演過其他不同的角色,但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卻始終是「玉皇大帝」。甚至讓人們認為玉皇大帝就是這個樣子的。

在《西遊記》之前,民間對於玉皇大帝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且具體的形象的。但是在《西遊記》之後,王衛國的玉皇大帝就成了人們心中的唯一了。

正是由於這種深入人心的成功,後來王衛國又多次在其他影視劇中出演了玉皇大帝,使得王衛國版的玉皇大帝更加深入人心,很多影視劇中涉及到玉皇大帝也都會邀請王衛國來參演。如:寶蓮燈,新白娘子傳奇鞠婧禕版)

二、形象出現在冥幣上

意識到自己扮演的玉皇大帝形象被印在冥幣上,還是王衛國回鄉祭祖時,無意間發現的。如果說是一般情況下侵佔肖像權,或許也會酌情處理,再則找一下始作俑者,責令其取消使用肖像權,事情也就過去了。但是任誰知道自己的肖像印在作為祭品的冥幣上,都會讓人心頭不順,難以忍受。



眾所周知,冥幣是流傳在民間用於祭祀時焚燒的祭品之一。屬於一種風俗,雖然起源久遠,但是早在建國初期就被列為封建迷信行為而予以取締。這種焚燒冥幣的行為也被大範圍禁止,不過在很多農村地區仍然非常常見。

而冥幣也經過了不斷的改進,從沒有任何圖案的紙錢到印着「玉皇大帝」的冥幣,同樣是受到了人們觀念上的改變。除了數字表示面值之外,「玉皇大帝」的形象比較符合人們的心理期望,商家重利,看到了商機,出現了玉皇大帝版的冥幣也不足為奇了。

三、演員肖像侵權問題

未經王衛國本人同意,就將其在劇中的形象印在冥幣上,這本身就是侵權行為。這種藝術形象和演員是密不可分的,加上其本人的形象與角色之間的差別並不大,所以符合肖像獨特外表等特徵,是受法律保護的。

很顯然,將王衛國飾演的玉皇大帝形象印刷於冥幣上,再進行銷售,這就是一種牟利的商業行為。未經同意、沒有支付報酬,是典型的侵犯肖像權行為。這其中印刷的工廠、最初提供肖像的商人都是侵權方。

侵權行為明顯,但是王衛國的維權之路卻並不順暢。在他們發現這件事之後,就開始了維權之路,畢竟無論是從名譽上還是經濟上,這都是一種損失,最為關鍵的是,心理上的衝擊要更加嚴重一些。畢竟普通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形象被印刷在冥幣上,還要經歷祭奠焚燒的過程。

所以王衛國將這個事情報告給了相關部門,希望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王衛國的要求是停止並禁止後續的印發行為。不過經過調查發現,這種印有王衛國劇中形象的冥幣已經散發到全國範圍,能夠印刷的企業很多,找源頭幾乎是不可能。

況且這種民間默認的行為,一旦被大眾接受了設定,就很難改變,而這種默認就會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共識。並且印刷在現在並不是技術含量多高的行業,加上紙錢這種商品的要求也沒有多高,幾乎任何一個小作坊都能夠批量生產,然後分散發往各地,想要追根溯源或者全面禁止,實在是太難了。

結語

所以即使知道自己的肖像權被侵犯,也能找到製作商品,而且本人有意願要狀告他人,但是到現在王衛國也仍然沒能維護自己的權益。畢竟實際情況實在難以維權,操作起來更是耗費大量的精力而效果卻不理想。

在一次欄目中王衛國針對這件事還做出了解釋:雖然一直想要維權,但是因為不能確定實際人員,所以具體的維權陷入了困境中,很難繼續下去。

最後想問一下您,王衛國這種演員肖像權侵害行為您認為有必要追責到底嗎?您認為責任人應該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