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人生中的種種困擾?利用珍珠習慣的策略,化不利為有利

珍珠習慣,化不利為有利。

這是《福格行為模型》一書,精讀分享的第24篇。

在閱讀《福格行為模型》一書,關於提示這一章節時,有一個理念,讓張偉深受啟發,那就是「珍珠習慣」。

珍珠是產在珍珠貝、蚌類等軟體動物體內,由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有機質的礦物(文石)球粒。當外界的細小異物進入到珍珠蚌體內,接觸到蚌的外套膜時,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珍珠質,將異物一層一層包裹起來,這就形成了珍珠。

蚌分泌珍珠質的初衷是為了減少疼痛,所以,每一顆珍珠,其實都是蚌包裹好的痛苦與刺激。

珍珠習慣就是取義於此,這種習慣的本質,就是將原本令人討厭的事情,轉化為美好的提示。

珍珠習慣是一種人生態度,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令人討厭,或者不如意的事情,與其去抱怨人生,不如將這些事情轉化為培養好習慣的提示。這樣就可以化不利為有利。

張偉決定試一試珍珠習慣。

第一步,張偉先列出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經常困擾他的10件事情,比如約定時間到了客戶那裡,客戶遲到;比如開車路上總有人搶道,比如排隊時有人插隊,比如鄰居家的鴿子經常飛到陽台上拉屎等等。

第二步,張偉選出了清單上最頻繁,最煩人的事項,就是約好了時間去拜訪客戶,到了客戶那裡,客戶總是有事不能按時會面。

第三步,張偉開始探索在煩惱之後,可以做的新的,有益的習慣。比如可以在等待客戶時看書,可以處理其他工作事項,可以冥想放鬆,可以休息一下,可以刷手機輕鬆一下。

第四步,張偉從前面的習慣中,挑選出一個最佳選項,並建立了一個微習慣配方,當我按約定時間到達客戶那裡,發現還需要等客戶時,我就在會客室冥想放鬆。

第五步,反覆練習,不斷優化這個「珍珠習慣」。

現在,張偉發現,雖然客戶遲到這件事情他控制不了,但他卻可以控制自己在當下的反應了。客戶遲到是令人心煩,但他卻可以收穫一次冥想放鬆。而且,在不斷練習後,當再遇到客戶遲到時,張偉已經不再感覺心情煩躁,甚至有點開心,因為他又有了一次冥想放鬆的機會。

張偉認為,珍珠習慣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如意,這些不如意會讓我們心情不佳,甚至焦慮煩躁。但我們是能夠控制自己反應的,控制在那樣的時刻,我們如何通過恰當的行為,來讓自己更好地應對。珍珠習慣,就是這樣一種讓我們化不利為有利的行為設計。

因此,如何管理工作與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事件?利用珍珠習慣的策略,將這些事情視為好習慣的提示,用有益的微習慣來包裹這些人生困擾,不斷練習之下,你也能在人生中收穫美麗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