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大代表提出,應讓年輕人達成不婚不育的誤區,保優生優育?

當代青年困境:不生或少生是自私自利,不懂得「奉獻與犧牲」,不把黨和國家的事業放在眼裡;生了,又或者生多了,沒能力將子女扶養教育成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在二三十年後的未來,我們甚至可以預見——研究生多如狗,博士生滿地走(如果政府維持教育現狀不進行干預的話)。到時候我們的子女們因為父輩的無能,只能苦逼的拿着一本本科畢業證書,年年找工作卻年年沒工作。子女們啃老啃不動後就得啃國家。國家為了消除絕對貧困,還得財政大出血,去保障他們一生的基本生存,保障住房,保障醫療,保障養老等等——妥妥的變成國家和社會進步的累贅。又或者國家放棄部分升級後的產業,重回勞動密集型產業,才能直接的保障他們的就業,但這可能嗎?


一旦機械成本遠低於人力成本,機械的效率又遠高於人力的效率,別說重回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是想效仿羅斯福那樣以工代賑都不可能——因為越是投入基礎勞動生產力進行生產就越是虧本,所以國家與其以工代賑或者扶持中小企業擴大生產從而增加就業崗位,還不如直接發錢……


在勞動力市場中,為了保障工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存,勞動力成本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高。而人的基礎勞動生產力卻是固定,是遠低於平均社會生產力的,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國家越是如此(人掌握的知識,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包含在人的基礎勞動生產能力以內,下面在做進一步的闡述)。


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是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全面取代那些簡單的,高重複性的工作。因而社會對普通勞動人口的需求是在逐步減少的,對高精尖技術人才的需求是逐步增加的。不解決教育難題,人口增長帶來的「失業型」貧困問題就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常態。國家如果不放棄這些貧困人口而大搞福利保障政策,就會拖垮國家財政和經濟發展,因為福利性的財政支出無法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而經濟一旦不能良性發展,國家財政就俞加難以支持原來的福利政策,這種惡性循環會使我國重蹈西方發達國家「高福利」陷阱的覆轍。如果國家放棄這些貧困人口呢?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國之根本,其後果簡直是災難性的。


如果國家解決教育難題,使我們的後代都具備足夠的知識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成為高度工業化時代下的有用之才呢?這也不代表他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工作。簡單點說就是社會生產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而不是社會生產力決定的,一個人口眾多的高度工業化的社會,是無法保障充分就業的,或者說每個能力匹配的勞動者投入生產最終只會造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