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全球共擔健康責任,鋪就數字健康絲綢之路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

圖/受訪者提供

9月24日,2021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題論壇在廣州拉開帷幕。作為五場平行論壇之一,「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向世界發出請帖,邀請學者大咖圍繞「健康責任與數字健康絲綢之路」展開探討,為推動健康產業發展注入前沿力量。健康數字化轉型、人民生命健康、全球抗疫都是本次論壇的重點議題。

講好中國健康故事

作為健康絲綢之路的倡導者,中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呼籲國際社會團結抗疫,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

原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張鳳樓在論壇上強調,國家和企業應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發展提供支持,中國企業要勇擔企業責任,根據利好政策調節企業結構、產品結構,滿足不同層次國民的健康需求,提供科技含量高、質量高的產品。

國醫大師張大寧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分享中醫藥養生對人類健康的作用。。張大寧強調了四個因素的重要性:平和的情緒是人體養生健康的第一要素,子午覺對人體裨益極大,飲食平淡有益身心,定期查體和治病不可忽視。

中醫藥養生文化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天津和治友德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在講話中強調,天津和治友德製藥有限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抗疫行動,充分發揮中醫藥治肺的作用,開展衛生防疫知識講座,推廣中醫藥養生文化,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樹立中華文化自信。

共建數字健康絲綢之路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數字技術、數字產業和數字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展示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增長潛力。在後疫情時代,數字技術為數字產業賦能加力,開啟了大健康領域的「快進」模式。

作為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表示數字健康即是使用智能手機來監測人體的生命指標。結合中西醫知識,利用人工智和網絡技術,手機能夠成為每個人的「私人中醫」。

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張黔指出,目前我國健康產業正處在數字健康的最佳時機。首先,中國利好政策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其次,我國數字健康生態圖譜顯示AI技術應用前景廣闊。新冠疫情推動了數字療法的發展,通過遠程訪問實施問診或治療。隨着數字技術的發展,從穿戴設備到無處不在的健康感知,公眾可以用無線設備監測家中老人的步態速度,利用手機監測身體體征的聲音以實現帕金森的提前監測。後疫情時代,數字健康數字化轉型未來可期。

「雖然前方擁堵,但我們仍在最優路線上。」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談及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優化消費者的體驗感、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升級。同時,徐華鋒也強調健康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革自己命的事情,要打破固化的營銷模式,改變初級的賺錢思維,實現個性化、多樣化、精準化。」

此外,論壇現場還舉辦絲綢之路數字健康產業創新專業委員會啟動儀式,加速共建數字健康絲綢之路,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沈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