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國根
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疫情出現至2021年8月13日以來,在世界範圍造成快速大流行。全球範圍內的確診病例已超過了205,338,159,其中死亡病例超過4,333,094。儘管目前全球疫苗接種廣泛覆蓋,據世衛組織(WHO)不完全數據統計,世界範圍內疫苗覆蓋已經超過了40億劑,但自2021年6月23日至2021年8月12日,每日確診病例從302,979例增加到686,063例。更讓人擔憂的是,Delta毒株變種(SARS-CoV-2的B.1.617.2變體)傳染性更強,較之於之前傳播的新冠毒株更具攻擊性。然而,我們在面對Delta甚至日後可能產生更多變種的複雜環境下,疫苗接種覆蓋率的提高也造成了越來越多地區的防疫措施放寬鬆。我們由此思考:為什麼在過去兩個月中,世界範圍內每日新增病例數持續上升呢?未來我們能為新冠肺炎的抗疫措施提供怎樣的建議呢?
為此,近日記者採訪了全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復旦大學教授、著名傳染病學專家盧洪洲教授。
當問及為什麼新冠病例會在全世界呈反彈趨勢?盧洪洲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Delta病毒廣泛傳播。自2020年12月Delta病毒變種在印度被發現後,它已經在120多個國家廣泛傳播,截至2021年8月已導致465,679例確診病例。與之前的病毒變種相比,Delta病毒傳染性是以前毒株變種的兩倍,傳播速度也更快。Delta變種不僅引發了印度於2021年4月的第二波COVID-19感染大流行,而且也是造成英國Delta病例數量最多的原因,截止到8月13日,英國已有246,284例確診病例。儘管部分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很高,但從2020年6月下旬開始,新冠病例開始反彈。不幸的是,科學家通過對現有的疫苗接種人群調查顯示,Delta病毒對完全接種疫苗的人也可能傳染。而且未接種疫苗的人更有可能通過接觸傳播Delta。甚至Delta在未接種疫苗和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的病毒滴度可能相同。
二是防疫措施放鬆。除了接種疫苗,嚴格執行防疫措施也有很大作用。但如何在感染、死亡和經濟損失之間取得平衡是國際範圍內的一個重大難題。一項針對新冠的臨床研究預測,此前英國各地放鬆社會防疫措施,將導致第二波新冠風險,可能會發生2340萬人感染和89.7萬人死亡。由此推測,未能嚴格實施防疫和隔離措施的國家或地區,極有可能是新冠大流行呈反彈趨勢的重要地域。總而言之,疫苗接種、結合嚴格防疫措施能夠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變體的傳播。
三是無癥狀感染者增加。在嚴格推行防疫措施,疫苗接種覆蓋面廣泛的我國,成功的抵制了Delta病毒在我國的第一波大流行。儘管如此,上個月新增病例仍有增加的趨勢。我們的研究團隊通過對WHO公布的數據總結,發現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12日期間病例的特點如下:大多數病例是本土病例,且每日新增的無癥狀感染者高於之前。因此,我們推測無癥狀感染者也能傳播病毒,這一點也與其他的科學研究不謀而合。我們的數據顯示,2021年4月20日至2021年8月13日期間,無癥狀感染者占每日新增病例的65.8%以上(2521/3831)。因此,在新冠大流行的後期,我們仍然特別呼籲公眾也關注無癥狀感染者。
當問及我們應該如何控制新冠反彈病例呢?盧洪洲認為,無癥狀感染者,特別是那些無癥狀的自我隔離者,提前解除干預等,對公眾來說是一個隱藏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盧洪洲建議如下:
第一、為了更好地了解無癥狀感染者的特點,減少對公眾的危害,未來需要加大對病毒及其變種的傳染性、傳播率、死亡率的研究。
第二、非藥物干預不僅可以保護有癥狀的感染者,還可以保護無癥狀感染者。即使在病毒控制好的地區,或者新冠流行後期,公眾也要保持自我保護,堅持長期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
第三、全面接種疫苗來降低感染風險,也包括由無癥狀感染者引發的感染風險。
第四、物聯網技術在新冠中有待大力的開發與推廣。由於無癥狀感染者通常很難發現,接觸者追蹤也困難,目前解除隔離患者的標準也未完全明確,因此用互聯網大數據實施遠程監控很重要。通過長時間跟蹤、數據收集和病人隨訪,推進對新冠患者乃至康復者的醫療保健決策和對民眾的公共衛生的信息管理。未來,物聯網技術在如何精準的解決核酸檢測工作、快速追蹤新冠接觸者及密接者的問題,還有待於技術層面的進一步開發和提高。此外,如何利用大數據預測疾病流行的暴發和反彈?對監測人群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如何保證?物聯網在控制流行病領域,這些問題在未來仍有待於完善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