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一則新聞刷屏網絡,廣東三甲醫院的醫生,向病人回跪,今天有點時間,寫個想法。
短視頻中,下跪的家長帶着孩子去看病,沒想到掛錯號,排錯隊,但是不想重新再排上好幾個小時了,就懇求醫生給孩子看病,情緒激動之下,直接下跪。
病人的下跪,我們很容易理解,無奈之下的情緒崩潰,沒有辦法的苦苦哀求,這種弱者的無奈喚起了很多「網絡大俠「的熱血。
於是,很多的指責朝向了醫生。
諸如「有下跪的時間,還不如趕緊給孩子看病」;「高燒的小孩怎麼等」這樣的評論為數不少。
我們先來說說醫生為什麼要下跪?
分析原因,無非有三個:
第一、 看到病人下跪,覺得不能承受,以下跪的姿態來回話。
第二、病人的下跪,讓醫生也感到十分無奈,情緒有點崩。
第三、網絡時代,個體的發聲非常方便,醫生擔心引起醫患關係的負面輿論。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從頭到尾的了解事情真相,他擔心病人家屬下跪的姿態會引起某些人的誤會。
如果從這幾個角度來分析的話, 我們會發現醫生其實是更無奈的那一個。
能站着說話,誰想跪着說呢?疫情放開之後,醫院裏病人扎堆,醫療體系里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下,醫生真的不比患者更容易?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大家被新冠疫情折磨的這三年中,被指責最多的,往往是最忙最累的那波人。
新冠疫情放開之前,公眾情緒的矛頭所指,往往是負責封控和組織核酸檢測的社區幹部;
疫情放開之後,下跪的醫生也成為大家情緒的出口。
如果你有在醫院工作的親人或者朋友,如果你知道醫生護士的辛苦,我相信你不會發聲指責那個下跪的醫生。
我們總說換位思考,換位思考的前提是多點寬容,少點戾氣。否則,怎樣都無法真正地換位。
分享一句話,共勉吧!「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