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的阜陽師範大學一名大四男生在短視頻平台曬出自己、妻子還有一歲女兒的日常生活,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在這位男生的短視頻賬號里,可以看到一家三口出門旅遊、異地為孩子慶生等生活視頻。據這位男生描述,自己與妻子於高二認識,兩人大二時結婚,大三時有了女兒。
現在,大學生結婚生子已經不算罕見,但爭議一直不斷。對如此高調秀恩愛的男生,網友也給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有的網友表示,這麼早就妻女雙全,簡直是「人生贏家」;還有的網友表示,兩個人過得好就行,理解尊重祝福;也有的網友說,學生沒有獨立生活來源,有了孩子只能啃老……
對這件事,評論區討論十分激烈,紛紛指向一個問題:大學期間到底該不該結婚生子?
一
從這名男生發佈的短視頻和接受的採訪中,可以知道一些細節。比如婚事得到了雙方父母的同意、沒有車貸房貸壓力,孩子有父母在帶,周末會回家照看孩子,妻子因為產子休學一年,未來會在老家先找份穩定工作,自己打算畢業後儘快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養家……
從這些細節,能夠感受到這一對情侶還算幸運,在父母的幫助下,生活與學習維持得相對平衡。雙方結婚年齡符合法定婚齡,作為外人,並沒有什麼權力去指摘他們的人生選擇。但是,對於大學期間,尤其是還處在學習階段,沒有進入實習和找工作的階段時就選擇結婚生子,這樣的選擇,能不能被當作是一種代表「婚戀自由」的模範去效仿?
濼源君認為顯然是不能的。
從法律上講,大學生在滿足法定婚齡的前提下,當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結婚生子。但是在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知識,和學着初步接觸社會的階段定下終身大事甚至養育後代,這一點是要慎之又慎地考慮的。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剛剛進入大學,很多學生還處於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的階段,甚至談不上適應社會,這個階段正是尋找未來人生方向、探尋可能的時機。大學階段的前幾年,正是給準備邁向社會的學生提供學識和能力的窗口期,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發現適合自己的工作,將這個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一定能給自己未來的人生多一份保障。
二
相信在看這件事情的相關報道時,許多人會意識到一點:同樣是大學生的妻子一直沒有出現在鏡頭前。作為女性,本身在生育這方面就會受到更大的影響。這名男生尚可以在不中斷學業的同時照顧家裡,但女生不得不選擇休學一年調養身體,畢業後在老家找份工作,以家庭為重。這對這名女生的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切都不得而知。
(來源:澎湃新聞)
跳出這件新聞本身,許多時候,選擇在同齡人還在鑽研知識,初探社會的時候成家,並不是出於理性考量,而是因為一些意外。而在這份意外面前,或是迫於家庭環境,或是迫於社會風氣,女性承擔的壓力無疑是更大的。在這份意外和意外帶來的壓力作用下,雙方做出的往往都是「權衡利弊的妥協」,而非「理性思考後的決定」。這名大四男生也表示,自己因為有了家庭,也選擇放棄了去邊遠地區支教和考研等計劃。為了讓自己不在人生重要選擇上如此被動,不論男生女生,面對大學期間成家這件事,都應該慎重再慎重。
三
在網上搜尋類似「大學期間懷孕結婚」等新聞,能發現不少男男女女分享着自己的心路歷程。其中,也有提到「早婚早育」能在進入職場後的事業上升期更專註地打拚、年輕時生育身體恢復更快等優點。在認定了自己的另一半後,想兩個人一起儘早為未來的家庭努力也當然是一件好事。
清華學霸情侶每天「約會」自習。
(來源:法宣劇場)
但結婚與談戀愛不同,牽涉到雙方家庭,孩子養育、夫妻之間互相磨合等因素,在眾多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中,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且能把這些考慮全面且成熟的人畢竟是少數。將主要精力用在學習知識與提升見識上,讓自己和另一半有充足的時間,和理性成熟的心智去面對「先畢業還是先成家」的選擇,才能讓未來的自己掌握更多主動權,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