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 趙芳 楊麗芸
小明語錄:知識是用來分層的工具,人類從很早就開始給知識摻雜沙子了。
01多跟那些陌生人打交道
少年:小明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今年15歲,我有些問題想問,比如我在初一,我有時候上台演講。在上台之前就是心裏會特別慌張,特別緊張,特別不鎮定。
小明老師:你小的時候有上台的經驗多嗎?
少年:挺少的。
小明老師:你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單獨表演過節目?
少年:有表演。
小明老師:然後小學的時候呢?
少年:小學時候也表演過,不過比起幼兒園就少了很多。
小明老師:那麼同班同學其他人呢?他們怎麼樣?
少年:我感覺他們比我的表演機會還有社交機會全都多很多。
小明老師:為什麼呢?
少年:我有時候可能比較害怕,比較膽怯,然後就不敢上台,但是這樣下去就逐漸地上台就越來越少了。
小明老師:你在家的時候,比如說幾個家庭里的人一起出去玩,或者在家裏面聚會這種情況下,你當著叔叔阿姨的面,你說話怎麼樣?
少年:如果是很熟悉的人的話,我就沒有之前那種情況了,我是挺自如的,我感覺我的表現很自然。
小明老師:你面對熟悉的人的時候,你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那為什麼面對陌生的人時候,你會有問題呢?
少年:感覺有一種害怕別人對我的目光之類的,因為我跟他不熟嘛,可能會比較在意,他會怎麼看待我。
小明老師:你說的這個問題裏面就包含着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說明只要人熟悉了,你就敢表現自己了,你也敢說話了,你就不膽怯了。但是面對不熟的人的時候,你就會有點膽怯,對吧?那你覺得該怎麼解決呢?
少年:也許我要多跟那些陌生人打交道。
小明老師:比如說你看你們在參加夏令營的時候,你們那麼多孩子,男男女女有五六十個人呢,參加夏令營之後,你認識多少個?
少年:三四個吧。
小明老師:為什麼認識這麼少呢?
少年:您說的認識就是指回去之後也加了微信繼續溝通嗎?
小明老師:不僅是回去之後,而是指在活動的時候,你們這些孩子們一整天玩,玩了7天或者玩了10天,你結交了多少朋友?
少年:這個我覺得還挺多的,可能有10個。等回家之後繼續聯繫加微信卻很少。
小明老師:10個多嗎?
少年:比起五六十個孩子來講,我覺得並不算多了。
小明老師:那為什麼那麼長時間,你只認識10個孩子呢?
少年:我認識這10個主要是跟我同樣性別都是男性,跟我全是同一個宿舍,而且大多都是跟我一個房間的。
02你結交朋友的模型是就近原則嗎?
小明老師:看,你現在說出了這個問題的根源了吧。你結交朋友的方法是就近原則。跟你在一起了,你就認識了,住在一起了,就認識了,你們是一個團隊的,你就認識了,對吧?
那麼跟你不認識的,比如說比較遠的其他宿舍的你有沒有主動跟他們交往過?比如說主動過去說我是誰,我們倆一起幹什麼,你會不會主動去交朋友?
少年:一般不會。
小明老師:為什麼呢?就是你覺得不是很有必要,或者還是緊張?
少年:就是不想跟陌生人有過多接觸,但是如果他和我一個宿舍,一個房間的話,就算一開始陌生,逐漸就熟悉了。
小明老師:沒錯,所以這個就是你結交朋友的模型,就近原則。離你遠的一些人你慢慢時間長了,也能熟悉。
舉例子說,你在學校,如果坐得離你比較近的朋友,你可能很快就認識了。你坐得遠的人,可能會認識比較晚,
少年:是這樣的。
小明老師:你們班的同學你大概多久可以全部認識完呢?
少年:可能一個月。
小明老師:其他班的人呢?
少年:那其他班的人有很多,比如小學,一直到小學畢業,還有很多其他班的同學都沒認識。
小明老師:中學的時候呢?
少年:中學的時候,到現在也有很多其他班的沒有認識,但是大多數其他班的可能得一個學期以後可能慢慢就有些交往。
小明老師:比如說你遇到一個陌生的同學的時候,是你主動跟他認識,還是他主動跟你認識
少年:一般都是他主動跟我認識的。
小明老師:你覺得為什麼你遇到陌生人,不敢主動跟他認識呢?你為什麼跟他們比較有陌生感,或者結交比較慢呢?
少年:就是平時跟他們聯繫時間沒有那麼長,我平時就是會找幾個固定的朋友,就是一開始認識的,離我最近的那幾個,然後就一直這麼玩下去。基本上跟遠一點的同學認識相對比較少,我一般都是跟附近幾個固定的同學一直這麼玩。
03你敢結交的朋友越多,你的朋友就會越多
小明老師:那你覺得該怎麼解決問題呢?
少年:我覺得我應該鼓起勇氣來,多跟他們接觸,主動找他們去說。
小明老師:對了就是有些人交往是被動交往。比如說如果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但我主動跟你說,你叫啥?你從哪來的?你從北京來的?我從哪來的?你就跟我認識了。但如果我不首先主動打招呼,你可能就不會跟我認識。
那兩個人在一起,總要有人第一個發出邀請,總要有人主動,對吧,你能不能成為那個主動的人呢?
少年:我覺得我可以鼓起勇氣試一下。
小明老師:其實不是試一試,而是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試十次之後你就知道怎麼和陌生人交往了,其實很簡單。
少年:就多去試試吧。
小明老師:對了,一個小孩從小時候長到青春期,再長到高中再到大學,然後慢慢地變成成年人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
你這輩子要嘗試很多很多你這一生都沒有試過的東西,沒錯吧?
如果每件事都是等着別人來主動交往,那你就會失去很多嘗試的機會。
這個世界其實很大,但是呢,有的時候又很小。這個世界的大小不是取決於世界的大小,而取決於你願意探索的大小。就好比說我們現在這樣一個野外的地方。
我們也可以坐在這裡看,我們也可以說那邊有什麼我們過去看一看吧。
你敢去的地方越遠,世界對你來說就越大。你敢結交的朋友越多,你的朋友就會越多。
所以世界的大小是在你的掌控之中,它不是固定的。
有的人一輩子就待在一個地方就認識150個人,有人呢,這一輩子可能週遊世界,認識了很多很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各種各樣的人,對吧?你喜歡做哪一個?
少年:那肯定是第二個。
小明老師:因為人嘛,都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你也想這樣吧?
少年:我也想。
小明老師:對了。
小明語錄:知識分為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的知識,只有產生真正思考的知識才是統治階層的有效知識。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