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時至年末,作為高危行業,我們的檢查也頻繁起來。那天,剛到單位,就安排下井進行檢查。換衣服拿裝備一路周折方才到達檢查地點,按照流程一圈下來就花費了一個多小時。在返回的路上,有人突然和我說,應急辦要求所有人員一律升井,我的心情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同行的人接著說,可能是咱們這裡有疫情了,要集體做核酸。頓時,我們幾個人一個比一個走得快。
升井之後,才得知我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有了一例陽性病例,再看手機已經有許多個未接帶電,公司也正在下令要求所有人回家隔離。當我收拾整理之後,已經接近中午了,路上行人明顯減少,往日熱鬧的街市也變得有些冷清。與家人通話後,才得知學校已經放假,孩子已被接回了家,家裡的事不用再操心後,趕緊去購置近幾日所需的物資。可是一圈轉下來,許多商鋪已經閉門謝客了,馬路上巡查人員在一旁不停地催促着所有人員趕緊回家。可在回家途中,又感覺購買物資甚少,因此又轉去一些平時稍微遠一點的小門店看看會不會有意外收穫。
到達之後,果然還開着,不過他們也正要關門,用的、吃的買了一些。店主正要關門,後邊又進來一些人,也是購買物資的,大家像是搶劫一樣,門店堆放的物品一下子就被掃去一半。把物資裝車之後,懸着的心這才安放下來。不由感嘆,突發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根本無法去遲疑和分辨,只要能買到就實屬幸運和不易了。接着,又去了經常光顧的蔬菜店,他們也正要打烊,他們還笑着和我說,你來遲了,一根菜葉都沒有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行情,全部賣光,就是過年也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他們不停地跟我說,而我也無暇回話就離開了。
路上突然想起上周末剛買了一些冬藏之類的蔬菜,要是省着點吃,估計也能有些日子吧。心裏想着,緊張的情緒又一次舒緩下來。
妻子、孩子都已在家,我們吃過午飯,小區群里已經發出封控期間的一切安排。原來,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比想像的還要厲害。
太陽東升西落,日子一天天過去,仍然沒有一絲消息,小區平日里的歡聲笑語早已不見蹤影,只有紅袖章值勤人員盯守着小區大門,不放過任何一個不守紀律的人,眼前的氣息着實有些凝重。
幾日下來,僅存的那些物資立馬捉襟見肘,我開始想念有肉吃的日子,懷念那些看似無奇又微不足道的生活。因為時間的倉促我一兩肉也沒買到,僅僅是買了一點火腿腸,到目前還吃光了。可想而知這嘴裏的滋味,原來每天只吃菜是這個滋味啊。還有那些看似平常一些不起眼的食物到現在都成了一種奢望。我想吃肉,不僅成了朋友圈好多人的夢想。我把想法發在一個朋友群里後,他們說,你想吃肉,殺豬的都隔離了,誰還給你肉吃。大家不由地笑了,其實我是想看看其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有這個想法。待到共鳴後,才得知大家其實都在堅持,沒有誰是那麼地舒服。
曾經在武漢疫情之後,看過一篇這樣的文章,作者說,「平時一定要懂得儲藏,一定要買個大冰箱,放一些不時之需的食物,還要把米面油準備最少半年,只有這樣才能預防突如其來的災難,因為你不能預見每一天到底會發生什麼。」是啊,我深受啟發,專門買了個大冰箱,米面油鹽也準備了不少,可就是遺忘了菜蔬和水果 ,直至好多天,我都悶悶不樂,對此不能釋懷。
眼前的一切,讓我想起了2020年剛發生疫情的景象。小區里每一天都有值班人員看守,嚴格限制出入。只是那時候我們當地並沒有疫情,我們感覺疫情是遙遠的事,而如今不同的是疫情就在眼前,我們井然有序地生活一下子被打亂了。我們有生之年見識到了疫情的危害。工廠停工、學校停課,黨員、醫護人員、武警官兵衝鋒向前,這無硝煙的戰爭,再一次考驗着我們每一個人。你退一步,疫情就會向前一步,可哪有退路可走。或許這些年我們都有一些管控經驗了吧,我們的應急措施響應之快,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馬上進行了劃分和隔離,幾天的團結奮鬥立馬見了成效,我們的感染數據並未增加,小城裡的每一個人暫時鬆了一口氣。
有許多跑步的朋友在群里說,等解封了我一定要跑幾十公里,一定好好吃一次肉。看着好笑,可這又是多麼的幸福。其實我們的夢想,在危難關頭,並不是那麼的高遠,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柴米油鹽,我們追求的其實就是那麼簡單,大家沒事平安就好。
這些天,我們當地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然而,當我看着全國許多地方人們還在和疫情奮力鬥爭時,我的心情又無比地沉重起來。以往不知,困在疫情處境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然而現在是真的切身體驗到了,不是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去形容和說清楚。自有疫情已來,到現在已經三個年頭了,可人生能有幾個三年呢?在這個超級物聯時代,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們除了眾志成城,團結奮戰,還真的是別無他法了。
正如伏爾泰所說,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是啊,只有在平日里,我們不虛度時光,懂得付出和感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心付出,奉獻社會,我們的生命才可能多一些意義存在,即便風雨兼程,我們這一生也是了無遺憾的。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相信黨和政府,相信人民大眾團結的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保山河無恙,共保國泰民安。
仍然希望,那一劑良藥早日問世,惠及天下每一個黎民百姓。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予以刪除)
責編
楊志強
作者簡介
陳科,山西長治人,長治市作家協會會員。多有作品見於當地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