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學(大一):
在學校的長期作業,於老師可以點評一下嗎我有的時候就是表達不清繪畫語言和同學比起來畫得太拘謹。
李同學的老師擺的靜物
李同學作品
@於小冬:
我現在說一說你的畫。
昨天我就看到了李慶文同學這張畫,你們老師為什麼擺這樣的一個靜物?我覺得你首先應該明確、想清楚,也就是明確老師的教學意圖,為什麼會這麼擺?我揣度一下,猜測一下,因為在我們天津美院的教學當中也有這樣的教學方式,他有可能是在素描的階段,也有可能是在用油畫做進一步寫生的這樣的階段。
這樣的教學意圖,比如說在一個空間裡頭,或者在檯子上擺很多很多的東西,肯定老師是希望你們能夠自己去選取這裡邊能構成畫面的一些物件。那怎麼選取?首先一點就是你是主動的,你是一個選擇和切割構圖的人,選擇畫面的人,所以首先訓練的是你的構圖能力。
這個構圖能力實際上是抽象的能力,就是這裡邊的點、線、面、黑白灰、直線、曲線、方形、圓形、長線條、短線條等等這些因素,你把它當做抽象的因素來對待。你現在看到的這些靜物都是具體的,比如說有車輪,有石膏,有麻繩兒,有漁網等等東西,這些東西在畫面上它就成了構成畫面的抽象元素,你把這個事兒想清楚。
就是利用這些元素來建構畫面,我猜測是你們老師的基本的教學意圖,所以說在第一步的構圖上,你要多動腦子,多有方案,最終優選一個自己認可的這樣的一個畫面,實際上是訓練我們截取、選擇、建構,訓練的是我們這樣的能力,這個能力,對一個藝術家未來的發展,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覺得這個教學意圖,一定是這樣的,所以,首先這一點你要明確。
好了,下邊咱們看看你的畫是不是實現了這樣的意圖?
你可以先問問自己,是怎麼考慮的?是不是看着一大堆亂的東西有點無從下手?那我猜測可能是有這樣的困惑,比如說就把車輪很圓的這一個形放到了畫面的中間,放到中間,可以,不是不可以,那你是主動放的還是沒想太清楚,就把它畫在中間了,如果是主動放中間的話?就應該有理由,比如說旁邊的方和它怎麼去配合?那這個圓形怎麼是完整的?還是被切割的?是不是有前景,那圓形在中間還是在後邊等等,這是不是都是主動安排的?是不是你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一個選取?如果是,那麼就對了,不是的話,這就有點問題了。
至於你這張畫畫得好,還是不好,我覺得不太好評斷的在哪兒——好,就是實現了老師的教學意圖,就是好;不好,就是沒有實現老師的教學意圖,思路不是太清楚,這就是不好。比如說網上有朋友說你這個圓兒畫的不圓畫瓢了,等等,如果這個就是一個廢棄的輪子,很可能它就是不圓的,可能就是瓢的,對,那你把這個不圓的,有缺陷的這個圓當做你畫面的一個可利用的元素,也是可以成立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你說畫圓了好,還是不畫圓了好,深入刻畫好,還是不深入刻畫好,我覺得這都是第二位的。我再強調一點,就是你要問你自己,你是不是實現了老師要求你們的教學意圖。
其實畫畫有幾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你的審美判斷,這審美判斷就非常複雜了,和你的成長有關,和你的知識背景有關,和你的美學修養有關,和畫畫以外的很多的因素有關。
第二步,那就是你建構畫面的能力,所以你們這位老師擺的靜物,就是訓練這個能力,以往我們以為畫畫只是刻畫的能力,這是基本的造型的能力,不是。你要考慮到審美的因素,考慮到畫面建構的因素,實際上畫面建構是被你的審美,被你的審美判斷和選擇所引領的,所以它非常非常的重要。這是第二步,畫面建構,是落實到畫面上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三步,才是你的刻畫能力,比如說你能把一個什麼什麼物件畫的非常的準確,把一個你希望表達的意圖表達的也很準確,這才是我們第二步要解決的基本能力。這個能力可能往往被我們畫畫的人過早地提到了第一步,以為這就是畫畫的全部,其實不是。那麼我們也在美術史上看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他造型能力很強,刻畫能力很強,畫得很好,19世紀很多這樣的畫家,他畫的肯定是比戈雅好,那畫一隻手或者是畫一個什麼衣紋的刻畫,說不定還超過倫勃朗,那他是戈雅和倫勃朗這樣的大師嗎?
戈雅 《着衣的馬哈》 1800,95 x 190 cm
那這些畫家為什麼不是?我覺得在前兩步上,他們沒有做到大師的高度,審美判斷、畫面建構,這兩點極為重要。
好了,我說到了審美判斷,畫面建構和刻畫能力,這不是三個部分嗎?然後如果再發展的話,可能還有第四個部分,就是你的色調控制能力,色彩的能力,那麼再往下,可能還有你在使用材料、工具時,對你手段的掌握的熟練程度,這些東西也都很重要,我覺得都是互為因果的。那你應該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分成幾步,幾個部分,把它想清楚。好,我就說這麼多,那至於畫這張畫的好壞,你從這個角度去自己去判斷一下好不好?
我覺得今天我講得非常重要,因為為什麼我沒有及時地跟你說,我腦子裡也在轉,我說應該怎麼去評判這張畫?那由這張畫,我們能夠有些什麼思考,那麼我覺得把這部分說清楚了,對群里的朋友才真的有用。
@於小冬:
我要說的就是這一點,那整體說是這張素描是畫得不錯的,但是那個前後,包括碎和整這些問題,還應該多注意,但是你現在如果不是大一或者是已經是高年級的了,說不定很多問題已經解決好了,供你參考。
@李同學:
於老師講得太細了,我應該多去反思自己的繪畫思路與思考。可能我一開始沒想那麼多,導致後期色調失調。等明天我繼續把這張畫調整一下。謝謝於老師的講評。
朋友的互動
@Monday:
畫畫不要和別人比,自己感受和借鑒前輩的語言,語言不是一時半會形成的,慢慢實踐,你已經很棒了。於老師講太好了 很受益截屏收藏了
@子文:
長期作業需要特別注意構造和細節
@卟吃冰:
我聽到於小冬老師的耐心講解就特別感動怎麼回事,真的特別感謝互聯網和於小冬老師,讓我們可以享受這種教育資源。
☑聞是編輯(歡迎您原創投稿)
☑審稿:弦歌
☑版權聲明:本平台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