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一挺就能過去?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嗎?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余祖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即使被感染,也不必過於驚慌。
此消息一出,很多網友就認為新冠病毒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無需依靠機體免疫力就能夠「挺」過去,因此不必治療,也無需防控。
事實上,所謂的自限性疾病,主要指的是疾病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以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整個過程中無需進行醫學治療,只需對症緩解,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疾病就能逐漸痊癒。
難道新冠病毒感染真的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根本無需治療就能自愈嗎?
從病原學角度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尚未出現慢性疾病,說明病毒在體內能夠被免疫系統清除,同時病毒目前尚未發現能整合與人體的基因組,也尚未發現病毒長期存在某一個臟器,從這個層面來分析,新冠病毒的確是屬於自限性。
但醫學上的自限性,常常針對的是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
對於高危人群,比如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腫瘤、孕婦、老年、幼兒等群體,由於自身免疫力較弱,並不適用。
而新冠病毒直接帶來人體損傷是「自限」的,但其誘發的關聯危害卻是難以「自限」,依然需要規範化治療,對於多多種基礎病的患者而言,新冠病毒導致的感染可以成為疾病加重的誘因,依然需要及時治療,降低併發症的出現。
影響人類的傳染性疾病,有多少是因野生動物引起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數據和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已經查明人畜共患病的種類已經超過了200種以上,這些疾病造成了大規模的流行,且擁有極強的致死率。
比如鼠疫、艾滋病、狂犬病、瘋牛病以及口蹄疫等,到目前為止,這些疾病依舊沒有完全被人類攻克!
如同懷疑新冠病毒來自於蝙蝠、非典來自於果子狸一般,人畜共同患一種疾病,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地球生態環境被人類破壞、野生動物交易泛濫後的結果。
為何野味有人吃,真的是營養高嗎?
不得不說,人類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任何食物都可能會出現在人類的餐桌上。而所謂的野味兒,指的就是非人工飼養的動物。
要知道,大部分野生動物身上都攜帶一些寄生蟲、病菌,衛生檢疫部門對此都進行了相關監控。而部分野生動物中所含的寄生蟲、病毒,即便是經過了高溫加熱、簡單烹飪,也無法將其完全殺滅!
但很多人都認為,野生動物是自然界孕育的產物,它們沒有喂各種飼料和添加物,是純天然的食材,口感比較特別、更加有營養。
在臨床看來,影響食物味道和口感的成分,與營養物質沒有明確關聯,也就是說口味好,未必營養成分就高。
食用野生動物背後的危害性不言而喻,野味給人類帶來的教訓一次又一次。雖然新冠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有新冠疫苗問世和免費注射。
但如果出現了其他未知的病毒、新冠病毒發生變異,勢必會引起恐慌!
食用野生動物背後的危害性不言而喻,這不僅會給自己的身體造成損傷,甚至是還會誘發傳播性的疾病。
因此,大家應當遠離野生動物,與自然界保持平衡,就是在為你的後代造福。
拒絕野味、禁止亂捕亂殺、做好疫情防護,每個人都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