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這是一段長達十四年的抗戰,是中華民族最屈辱的歷史,更是中華人民最痛苦的回憶。
遼寧撫順平頂山慘案、南京大屠殺案、潘家峪慘案、平陽慘案、潘家戴庄慘案......數不清的痛苦回憶,在無數個午夜夢回時攻擊着那些倖存的中華人民,直到抗戰結束後也依然有許多人深陷其中而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癒。
面對這些殘酷的歷史,日本人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圖1
2001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決定訪華,第一站竟然就是參觀位於盧溝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並且他在參觀完後還曾提筆寫下兩個漢字。
是「幡然醒悟」帶領着他走入抗戰館,還是「痛苦悔恨」引領他寫下那兩個漢字?這背後的原因令人好奇,他的到來又是否能成為締結中日和平的紐帶呢?
小泉訪華,先到盧溝橋
2001年10月8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里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觀者,他與其他遊客不一樣,因為他,是一個日本人。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我國為紀念在南京大屠殺中無辜死去的無數國民而建立,紀念館門前的題詞正是由小平同志奮筆疾書而留,這其中承載了無數因日軍屠殺而死去的英魂信念,他們匯聚在這裡,無時無刻不提醒着國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圖2
而這個前來參觀的日本人,自然就顯得格外突出,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份可不簡單。他是時任日本首相,並且還是位居首相之位時間最長的一個,他就是小泉純一郎。
10月8日這天,他一下飛機就即刻趕往了盧溝橋,而盧溝橋也是歷史上發生七七事變的地點。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士兵失蹤為借口,沖入城中,在城中燒殺搶掠,卻還義正言辭。之後便爆發了全面抗戰,淞滬會戰、長沙會戰、雪峰山會戰至今還歷歷在目,直到中國軍人戰勝了侵略者,日本才於1945年無條件投降。至此,歷時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戰,才正式落下帷幕。
所以小泉純一郎此行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天中午11時,中央派出中國駐日大使陪同小泉來到了北京盧溝橋「盧溝曉月」石碑前。
圖3
小泉在石碑前佇立良久,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但在他的臉上,我們也沒有看到一絲悲痛。
中午12時10分,小泉一行人來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紀念館門前,小泉停了下來,他仰起頭望着那一行中國字,若有所思。
隨後他們來到了「血肉長城」的前方,這是由六幅抗戰巨型浮雕所組成的畫面,畫面中是南京大屠殺時,南京人民以血肉之軀阻擋日軍而成的「長城」。他們一個個鮮血淋淋,卻還將老弱婦孺藏在身下,誓要以一己之力保護南京!
圖4
這樣的畫面足以震撼人心,許多人在這裡獻上了白色花圈,小泉也不例外。他獻上的花圈有一米多高,上面還寫着「祈求永久和平世代友好」。
試問這樣的渴望,在那時南京人民心中難道就不曾祈求過嗎?可誰又放過了他們?
儘管如此,世界和平依然是我們現在所追求和希冀的,但卻不代表如今的我們是當初那個可以隨意欺凌的民族。
小泉親自放穩了花圈,又在浮雕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像是在為日本侵華戰爭中死去的中國人民默哀,這樣的畫面讓許多中國遊客都感到了些許慰藉。
圖5
之後小泉前往了紀念館中的綜合館進行參觀,館長陳啟剛在一旁為其介紹九一八事變的全部經過,但小泉卻始終沉默,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接着他們來到了揭露侵華日軍罪行的日軍暴行館,一堵「血牆」之上,張貼着無數南京大屠殺中殘忍的畫面。有被日軍活埋的中國平民、有不見天日的慰安婦、有被虐殺的普通勞工、有細菌戰和毒氣戰的恐怖畫面、更有那兩個在「殺人比賽」中耀武揚威的日本軍人。
小泉看着這些照片,面色凝重,始終一言不發,直到他看到前首相村山富市在訪華期間所寫的四個大字——「正視歷史」,他的神色才有了一絲動容。
訪華動機,目的不純
事實上在訪華前,小泉也才剛剛上任日本首相的位置幾個月而已,那他為何如此着急訪華呢?
2001年,小泉的前一任首相森喜朗上任不到一年便因言行過失被趕下了台,而時年59歲的小泉便憑着「過人」的本事成功登上了首相之位,於2001年4月26日正式就任第87屆日本首相。
圖6
然而上任前,小泉為了獲得超高的民眾支持率,他向民眾承諾,只要成功當選首相,便會於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本名「招魂社」,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為犧牲的3500多名武士而建。
直到1879年,明治天皇才將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死的軍人全部供奉在此,並改名為靖國神社。
圖7
再到1978年,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也被供奉在此。此舉一出,立即遭到了中、韓等國的強烈不滿,因此靖國神社也成為了我國不能接受的存在。
至於小泉承諾將會在日本所謂的「終戰紀念日」(8月15日)前往參拜靖國神社,自然也引起了中、韓等國的極大憤怒。
8月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而他們卻將之稱為「終戰紀念日」,小泉甚至還要在這一天去參拜戰犯,實在是令人憤怒!
圖8
不過最後,小泉成功當選,在面臨各國的憤怒和壓力的同時,最終他還是選擇提前兩天,也就是8月13日參拜了靖國神社,而這也成為了我國對其憤怒的原因之一。
緊接着,在他上台後的幾個月內,日本政府對往年僅有0.04%通過率的「編撰會」大開綠燈,將歷史教科書篡改,其中的「侵華戰爭」被美化成「日中戰爭」,侵略中國也被渲染成幫助中國改善經濟,甚至連戰敗投降也稱為了「終結戰爭」。
而這樣的教材被稱之為《新日本史》,被用以初中學生廣泛學習。這樣一份新的「歷史」被剛上任的小泉認定為「合格」,又怎可能不激起千層巨浪呢?
圖9
同年九月,小泉又多次和美國交涉,將「改變日本」的美好心愿寄托在這位「世界大哥」的身上,並對外宣稱:美國將會給日本經濟帶來重大改變。
接着小泉便下令要為美國承擔各種警備、醫療費用,後來甚至還組建自衛隊前往伊拉克。他種種諂媚的嘴臉令國際作嘔,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決定要來中國訪問。
很明顯,小泉的態度大轉變只是因為利益驅使,他的意圖無非是「熊掌與魚兼得」。既想要在經濟上改善日本,又想要在政治領域獲得友好合作關係,小泉可謂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圖10
在這樣一個敏感的原則問題上,日本美化侵略歷史、參拜侵略戰犯、阻礙中國統一的所作所為,我們也是斷然不能忍受的。
小泉提出想要訪華後,我國領導人便表示:要訪華,可以。先到盧溝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而小泉能擊敗一眾對手登上首相的寶座,自然也是有些能耐的。面對中方的要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這才有了他一下飛機就去往紀念館的一幕。
圖11
但是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小泉表面上想要與中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並參觀了紀念館。然而當他回去以後,在他時任首相的六年里,他卻仍然每一年都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且毫無悔意。
這不禁讓人懷疑,難道日本真的沒有真心懺悔,並正視歷史的人了嗎?
日本多位首相訪華,與小泉行徑雲泥之別
曾經的中國和日本曾是睦鄰友好的鄰邦,隋唐時期,兩國就曾互派使者交流,那溫馨的一幕怎麼也無法讓人聯想到後來的戰爭。
到了明清時期,日本也選擇了閉關鎖國,也就是說在同一時期,中國和日本的狀況是差不多的。同樣,在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衰敗後,日本也曾遭受過西方列強的侵略,最終他們也通過明治維新等方式改變了現狀。
圖12
都說「淋過雨的人,總會想要給別人撐傘」,但日本卻偏不。當他們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工業國之後,便開始打起了周邊鄰國的主意。
首先便是中國和朝鮮,在那時落後於日本發展的兩個鄰國,立馬成為了日本的侵略對象。但也是間接地因為他們,中國人民覺醒了,翻身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直到日本戰敗投降後,中日兩國的外交關係也陷入了長期的「冰封時期」。到了1972年的時候,日本新首相田中角榮才選擇了打破這一僵局,那也是戰爭後日本首相第一次訪華。
圖13
經過那一次訪華後,中日關係突飛猛進,也成為了近代以來關係最友好的階段。兩國人民的交流變得活躍,開始了貿易互通,中日也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1978年,中國和日本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日本,徹底掀開了兩國關係的新篇章。
1979年,日本新首相大平正芳再次訪華。在訪華期間,他感受到了中方友好的接待,隨後他因對過往的愧疚承諾,將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他在任期間,統共向中國提供了數萬億日元的政府貸款,解決了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燃眉之急。
圖14
再到1995年,時任首相村山富市又一次訪華,這一次他還參觀了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參觀紀念館,而村山富市也成為了首個對當年侵略行為道歉的日本首相。
同年8月15日,是的,又是8月15日。村山富市代表日本政府發表了談話,談話中他明確表示,日方將正視歷史,並承認侵略行為,而他們也將對此進行深刻的反省和道歉。
圖15
此話一出,震驚中外,此次談話也被稱為「村山談話」,成為了歷史。村山富市在參觀紀念館時也曾寫下「正視歷史」四個大字,同為首相的小泉也曾寫下兩個漢字,那他寫了什麼呢?
參觀完紀念館後,小泉在一張長約一米,寬半米的白紙上,用毛筆寫下兩個漢字——「忠恕」,隨後便離開了紀念館。
圖16
細品他的這兩個字,可以發現它們是取自儒家文學中的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對此小泉表示,此乃寬恕、理解的意思,可反觀他回國後所做的一切,這兩個字又成為了笑話。
在儒家文學中,「忠」代表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而「恕」則表示要待人如待己。但在小泉的心裏,這兩個字恐怕代表的只是,要我們寬恕、體諒。
更有意思的是,自小泉上任就訪華一例出現後,後續的日本首相也接連效仿,每次都會在上任之際先來訪華,因為在他們的心裏,訪華就能帶動日本經濟,何樂而不為呢?
圖17
不過,對於我國來說,這也算日本的一種「依附」吧。如果中國依然處在當初那個民貧國弱的時代,日本又怎麼可能甘於依附呢?
可惜日本從來沒有明白過,不論是一直依賴美國,還是不停訪問中國,如果他們不能自己獨立,那永遠都只是別人手裡的「棋子」。
而中國,不論何時都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換言之,如果日本想要與中國真正達到友好邦交,那就請務必擺好姿態,正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