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份工作:
每天在廣州珠江新城「購物」,街邊小店和高檔餐廳無處不在。
我也可以約餐廳老闆喝下午茶。
這種職業就是——「外賣員」,這份工作當然,事情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紫嫣與商家交流了解外賣運營情況(左)
專業操作知識,數據分析、溝通能力,耐心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個兩年前才畢業的23歲女孩,在廣州做外賣經營者。
「珠江新城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兩年來,她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經濟心臟的強大生命力。
23歲的邢紫嫣來自湛江,兩年前來到這裡,開始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做外賣員。
她每天穿梭於各大商場,無論是街邊小店還是高檔餐廳,她都一一網羅。
"你可以從老闆的表揚中得到極大的滿足。"
邢紫嫣說,入行後,她認識了各種餐飲人,很多人思想開放,有很多創新的想法,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
天天逛街,但是這條「街」不好逛。
與每天上班的白領不同,邢紫嫣每天的工作是在珠江新城「逛街」。但這條「街」並不好逛。
邢紫嫣在珠江新城管理着大約200家餐飲店。
每天,她都會走進不同的商店,幫助商家外賣、運營、做數據分析...一天下來,她的工作是滿滿的。
「以前是牛排和火鍋,現在該換新店了。這家做越南菜,太陽新天地也有店……」
如今,邢紫嫣對珠江新城的餐館了如指掌,但她剛入行時,對餐飲業務一竅不通,更別提外賣了。
「當我剛進來時,我專註於新客戶。我不認識老闆,全是自己跑的。」
邢紫嫣回憶說,當她第一次進入這個行業時,她需要自己去商場。
那時候很難和老闆聯繫上。就算她看到了,也很難打動老闆去網上做外賣。
「第一個月,我只簽了兩個新單,其中一個是因為同事那天太忙去不了,讓我過去簽。」她說,那段時間她感到「沮喪」。
後來在主管的建議下,她把工作重心調整到了入駐老客戶的運營和推廣上,不停地拜訪老客戶,了解店鋪的運營情況和老闆們的期望和目標。
通過和老闆聊天,可以積累餐飲客戶的情況。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同事請教,或者查資料,自學,上培訓班。
慢慢的,邢紫嫣在業內積累了一定的口碑,老客戶開始給她介紹新客戶。
「後來越來越多其他部門的同事認識了,資源也變得豐富了,工作也開始有起色。」
「新簽約商家上線外賣只是第一步,後期運營才是更大的問題。」
邢紫嫣說,作為外賣經營者,他們必須時刻關注餐館的外賣情況。「已經點了一兩百份外賣,基本都是自己負責的業務」。
遇到訂單轉化率低的商家,也會幫他們搭建外賣菜單,甚至「從零開始」,從網店「裝修」和海報開始。
入職三個月後,邢紫嫣的工作逐漸走上正軌,能夠「達標」了。別做拉拉就好。
「你好,請問老闆在嗎?」在世界商城南區,一家新商店正在裝修。
邢紫嫣推門問老闆是否在那裡。然而,和前幾次一樣,她沒有見到老闆。
「珠江新城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在餐廳里幾乎見不到老闆。」邢紫嫣說,商店裝修時老闆在場的可能性更大,但並不總是如此「幸運」。
但就算你在店裡向老闆「下跪」,也不全對。
「CBD的餐廳老闆和店主不一樣,不一定要在家裡做。他們需要用優秀的專業運營知識讓他們相信外賣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這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今年上半年,一家賣鱔魚飯的商戶在K11開業,晏子多次拜訪,希望與老闆取得聯繫,溝通外賣上線情況。
但是,我已經被「拒之門外」很多次了——去了店裡五六次,都不見老闆,和店長的溝通也被婉拒:「我們沒有決定權」。
後來她通過其他方式要了老闆的電話。電話里,她聽到老闆說「不知道廣州外賣的模式」。
邢紫嫣知道有一齣戲。她利用見面的機會,聊了聊廣州的模式,最後約到了老闆。
為了第一次見面,邢紫嫣做了充分的準備,做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案,詳細分析了店鋪的優勢和競爭對手,珠江新城的客戶群等。
充分的準備和專業的分析終於打動了老闆,然後經過多次細緻的溝通,餐廳終於上線了外賣。
疫情期間,外賣平台推出「高傭金返現」措施,對部分符合條件的商家進行返現,商家可以利用返現傭金進行推廣。
得知這一消息後,邢紫嫣第一時間通知了有資質的商家,包括一家專門做高端披薩的餐廳。
餐廳希望增加中午的訂單,邢紫嫣還建議餐廳推出炒飯、炸雞等適合午餐的品類。
餐館的外賣訂單比促銷前翻了一番。
「晏子非常專業,服務非常好。」餐廳外賣運營負責人譚小姐說,每當訂單量下降時,都會主動過來溝通,分析原因,商量調整促銷策略。
在運營過程中,配送、客戶差評等問題都會馬上解決。
經過多次「並肩作戰」,邢紫嫣和譚小姐建立了友誼。
「我們還會約好周末喝下午茶,逛某家店。因為她們年齡差不多,而且都是女生,就像朋友一樣。」
邢紫嫣說,在她合作過的商人中,她還與其中幾個人的老闆建立了「非常鐵」的關係。
能準確說出每個鋪位的「前任」
在珠江新城走了兩年,邢紫嫣熟悉了這個CBD的每一個角落。她能準確說出每個餐廳的上線時間,甚至每個店鋪的「前任」。她說,諸城市北區和南區的點餐習慣差別很大。
前者上班族多,單量主要集中在中午,客單價相對較低;而後者豪宅較多,成交量高峰一般出現在夜間,客單價也相對較高。
「珠江新城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那裡的高檔餐廳和小店非常受歡迎。在這裡,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價位的飯菜。」
邢紫嫣感覺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關注外賣平台,火鍋、燒烤、日料等更注重線下場景體驗的品類也逐漸參與外賣。
甚至還有一家雪糕店,最近上線了外賣。你知道,雪糕很容易融化。
原來商家發現有很多顧客專門打電話跑腿來店裡買,就乾脆上網做外賣,用更專業的配送來保證產品。
從大盤菜到小盤菜,從單點到套餐,從快餐到中餐,從外賣數據中,商家可以看到消費偏好的微妙變化,從而改善自身運營。
商鋪轉讓是常有的事。當晏子看到那些曾經「並肩作戰」的商人退出時,她不禁感到惋惜,但很快又有新的血液補充進來,這又使邢紫嫣感到高興。
「我希望在外賣方面讓生意經營得更好。如果能做商家的外賣,很有成就感,能從老闆的誇獎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邢紫嫣說,入行後,她接觸了各種餐飲人,很多人思想開放,有很多創新的想法,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數字化的推動下,珠江新城的餐飲業逐漸恢復了活力。「外賣訂單、餐廳、活躍用戶都開始上升了」。
邢紫嫣的工作比較忙,很多餐飲商家主動找她聊天,了解做外賣需要的技巧,以及商圈周邊餐飲的數字化趨勢。
你可以從邢紫嫣的手機上感受到這種依賴。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她的手機信息幾乎沒有停過,她說都是商務信息;這種狀態一年365天都是這樣,比普通電商的運營壓力大得多。
「電商的東西隔幾天就能送到,但是外賣是即時送達的,也就是說商家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即時的,需要快速解決。」
【記者: 陸贈光 配圖: 自媒體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