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聽說葛宇,都是因為北京百子灣路和百子灣南二路之間,那條突然間有點紅的葛宇路。那就是葛宇的一個藝術行為。後來,更是被一些導航軟件,收錄進去,就連在導航搜索都可以看得到。
不過,最終這條葛宇路存在的時間也不長。只存在了一段時間,路政部門把它拆除了,他們是這樣回應的,導航軟件上有,並不代表就是官方認可的。也就是說,那只是某些人的自以為是的行為而已。
那些導航軟件上,之所以會出現「葛宇路」,那是因為導航軟件上的路標,都是由採集車收集的數據,收集之後就那樣上傳了。一般人哪裡會知道,還會有人拿路開玩笑,還把自己的名字標上去。
葛宇後來又弄了眾多的行為藝術,不過,在眾多都藝術行為中,我覺得他這個行為藝術,給我很大的疑惑。他給女朋友寫了一封情書,在情書寫好之後,就利用小型的吹風機,一路不用手接觸,送到他女友手裡。美其名曰,用風送信。
葛宇住在河北廊坊,女友住在北京海淀,兩地相隔70多公里。就這樣,一路上用風送信。
在這期間,當然也遇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一位環衛大姐看到他正在用風吹東西,就以為是一張廢紙,想幫他撿起來,把它丟進垃圾桶。葛宇只好跟她解釋,這是用風送信,有用的。那大姐聽完說了一句,「盡瞎掰」。這是這位大姐對他的評價,葛宇只好回以尷尬的大笑,繼續趕路。大姐或許心裏在想,這人肯定是閑着沒事幹了,搞這些無聊玩意。
緊接着,在晚上的時候,又遇到了一位好奇的大姐,大姐一猜就猜到了葛宇寫的情書,她說,「年輕人就喜歡弄這些。」說著,她還低下身子,去讀信上的字,只不過她把葛宇讀成了高宇。
葛宇為了這封情書,還要規劃好路線。晚上就把信吹到旅館,在旅館住下,方便他的設備充電。等他把這封情書送到女友手裡,信已經爛成了兩段,距離他女友的生日,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周多了。
我們想問,他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難道是為了感受風的魅力,還是感受情書外表的變化。還是說往事都隨風,反正我是沒有想到他要表達的是什麼。因為在這一段過程中,他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還浪費了金錢。
在成都的一個街頭,何利平隨手提起兩袋沙子,把沙子倒在路邊上,然後把沙子鋪平,整個人就躺上去,手裡拿着一個高腳杯,悠閑地喝着飲料。看着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享受着屬於他的「海邊時光」。
路過的行人,都有些奇怪地打量着何利平這特別的舉動。何利平想表達的是「只要心裏有大海,哪裡都可以是馬爾代夫。」
然後何利平還穿着褲衩子,披着浴巾,就那樣走在街頭,不顧忌別人的眼光。他這是在表達自由的生活。
何利平這個行為藝術,本人覺得還是挺不錯的,也在表達一個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只是後面這行為,就有點不宜在公共場合走動。
在一個角落裡,張念脖子上掛着一張紙,上面寫着「孵蛋期間,拒絕言論,以免打擾下一代」。旁邊放着一些稻草和雞蛋,兩個人正在他旁邊,探討着一些問題。
兩名男子對這男人的行為,也是感到非常的好奇,在請教他,到底這是什麼意思,正在等待他解惑。他當時是在國內首個公開行為藝術展上。而這位行為藝術家,也是挺有名的。作品傳遞出對即將誕生的新生命的期許,寄予新生代更多的探索空間的願景,摒棄固化觀念。
這三位所謂的行為藝術家,都在用他們的行為,向我們表達着他們想表達的東西。可是有些我們是看懂了,有些我們沒有看懂,也不知道這種所謂的行為藝術,這是在嘩眾取寵,還是一種特立獨行的行為而已。
難道藝術家想的,真的和常人不一樣?我倒不這樣覺得,我只是覺得有些行為藝術家,根本不是什麼藝術,在他們眼裡,什麼都可以是藝術。可是當普通人做出來,他們就不覺得是藝術了。他們只是在頂着一個藝術家的頭銜,做着一些無聊的所謂藝術行為。他們這樣做,還不如做一些有用的東西,可以真正幫助到別人的事情。
不過,這些所謂的行為藝術家,身上還是有肯定的東西。他們自信的行為和無所謂的態度,都是值得眾人學習的。他們那種無聊的行為,就不要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