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們也諞諞同川人

2022年10月07日23:21:32 資訊 1731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們也諞諞同川人 - 天天要聞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們也諞諞同川人 - 天天要聞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們也諞諞同川人 - 天天要聞

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同川人。

從記事起,「咱的老家在奎光嶺的那邊,一座龍山,一條同河,養育了咱祖祖輩輩世世代代……」。

們雖然一生漂泊在外,在那遙遠的故鄉,生活居住了不足十日,但是,祖先早已把們的一切打上了同川印!在同川,這方熱土上長眠了們的祖先和爹蔢。

同川,是們的魂,是們的根。

有很多先賢,長輩,說過「同川人」這個亘古不變的話題,每次都振聾發聵、自豪驕傲,今天,們這枚老嫗,也來諞諞們心中的「同川人」。

同川人無論走到哪裡,一句們「疼(同)cuen(川)」擲地有聲,鏗鏘有力,這句話,是名副其實的身份證。它可以聯絡親情、友情、鄉情,可以在困境下得到拉引、指點、提攜,可以在登高之際,一呼百應,應者雲集,即使在異地他鄉,「他鄉遇故知」的驚喜,您是否經歷並記憶?而「少小離家老大歸,鄉音未改鬢毛衰」的熱淚,您是否剛剛擦乾?

同川口音,因為非常接近普通話,無論走到哪裡與任何人交流,幾無大礙,不像有些方言土語,艱澀難懂,或含糊不清。

同川人,向來以「生性倔強」「僵而不化」而聞名,這怪「兔頭圪蛋」,認準的事情,絕不回頭,即使九頭牛,即使撞破頭。

就像那寧折不彎的梨木,刻章,刻板畫,刻模具,鋸梳子,條理分明,百年不變,即使燒成木炭,也錚錚作響!

而那自生自長,自繁自衍,漫坡遍野的紅棗樹,索求甚少,奉獻甚多,就像是同川人人格的化石,王安石贊曰:「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

您看那輛古老的全木大車上,能掌控兩輪,承載千斤的車軸,非棗木莫屬!不管山路崎嶇,風雪漫漫,車轔轔、馬蕭蕭,它正從遠古趕來,向未來奔去!

同川人,勤勞儉樸,忠厚為本,自古以來自然條件極為有限,「掘土而食,鑿井而飲」,「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艱苦的環境,吃油要論兩,燒炭必上秤,養成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唯念物力維艱」的良好習慣,從小爹蔢就教導:「過光景不得不仔細(節儉)請人(待客)不得不奢華(大方)。」

曾記否:「哪裡的?/疼cuen川的/幹啥的/杵磨錘?/裝的甚/玉茭的窩窩黃漓漓/吃上怪哇/不能、不能/老婆數見的。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被認為是譏諷同川人小氣節儉的總結。

那天,們在某風景區的「民俗屋」看到遙遠的記憶竟在眼前:水井、轆轆、木車、扇車、土灶,風匣、連枷口、風車、犁、樓、鋤、奎子、瓮子(缸)、瓦盆、石碾、石磨、小磨……

們,細細地看着它們,久久的撫摸着它們。

們,對它們——先民農人的智慧,深深地行以注目禮!

史載:1947年4月19日,朱德、劉少奇,一行數十人從陝北去西柏坡途經上庄,暫住當地開明秀才,辛亥革命先驅郭景棠先生的老屋,「歡迎歡迎,快快進家……」

東家西家好一陣寒暄,主人吩咐:「快買酒肉,多備草料……」

看看這一桌的美食:紅面魚魚、莜麵窩窩、豬肉粉條大燴菜、清燉羊肉胡蘿蔔、粉條馬鈴薯拌涼菜、黃咯噌噌的油炸糕……。

至今,飯菜猶溫,談笑未散。

即使柴門土牆,一碗「騰湯麵」(清湯麵)兩怪煮雞蛋,三怪軟嘟嘟餾下的梨。「歡歡家!」「趁熱!」這已是主人的所有、所能、所盡。

請問朋友,您來過們同川嗎?您感受過這種溫度嗎?

2020年,大武漢因「冠肺」疫事「封城」,長達76天之久,全國人民紛紛馳援。

以梨為生,忠厚為本的同川人,同樣與您不「梨」不棄,以任全勇、郝學科為首的愛心人士,在疫情正熾的第23天、27天,自覺捐募了十萬斤同川酥梨,五萬斤贈武漢伢,五萬斤贈太原人。

此舉獲得盛讚,一時萬人矚目。

若要問個為什麼?

「一方若有難,八方應支援」

同川人崇文尚武,重情重義,情投意合者,可以兩肋插刀、肝膽塗地,就像「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頭的(脾性)對了,們把得腦(頭顱)給你割下來當尿盔的(尿盆)也心甘情願,頭的不對,給萬兩黃金,們也不伺候你。」

幾乎每個同川人都有自幼就認定並結拜的「識弟兄」「識弟妹」,此友情不是手足勝手足。

同川人,向來不會人云亦云,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見風使舵,溜須拍馬,他不畏權貴,不怕勢力,「鍘草刀鍘了們這怪得腦,也不過碗大得一怪疤」。

「你若不聽我的,我將停你的……我將撤你的……停就停,撤就撤,沒有你這怪烏紗帽,也瞪(凍)不煞(死)們這怪梨(兒)猴的!」

同川人,男耕女織,恩愛同心,「一鍋飯兩樣的」,現的、香的、順口的,多會(也是)男人和娃娃的,舊的、剩的、開花別裂的,永遠是女人的。因為甚?「男人們受哩,娃娃們長哩,女人們吃甚也一樣」。

祖輩如此,家家如此,至今如此。

同川人,自古重視「耕讀傳家」,因為「書香奕世」「賢跡銘史」「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上坡路難爬,下坡路好走」早已深入骨髓。

同川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了家人更好地生活,一朝作別父母,就會越太行、翻秦嶺、跨長江、渡黃河,就像馬車上「吉普賽人」(游商),隨遇而安;就像馬背上的蒙古族人,追逐水草;更像萬萬千千的打工人,無論天南地北,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在商言商,每一位同川人,天生就是優秀的商人。

同川人,難道沒有爹蔢的牽掛,難道沒有兒女情長的思念,沒有「老婆孩子熱炕頭,沒有三十畝地一頭牛」的留戀?

不!是因為「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如果說中國人闖天下靠的是「三把刀」——菜刀、剪刀、剃頭刀。那麼一無所長的同川人闖天下靠的是什麼?

是吃苦耐勞、不屈不撓、誠信為本的傳家寶。

從五六十年代「背叉的」(褡褳),拎小布包,穿「牛鼻駒」,趕綠皮火車,擠漏風汽車,僅僅倒賣自產自銷的「爺爺們」,到七八十年代拎着編織袋,足踏運動鞋、跑車皮、雇汽車、拉幫帶「入股的」的,血氣方剛的「叔伯們」,再到今天着名牌,拉杆箱,乘飛機,定高鐵,筆記本電腦上接訂單,傳真機上籤合同,人人有私家車,家家有冷藏庫,戶戶在城裡買了樓,是懂「鳥語」會「鳥語」的新一代。

他們是陸海空並進的市場經濟的「開路先鋒」和「探索者」。

「是冀、京、遼山地水果市場的「頂樑柱」和「主力軍」」。

「因為他們已經佔據首都北京水果供應80%的份額,他們有很強的現代意識,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他們曾經湘西臍橙、新疆進西瓜、太行選蘋果、黑河售葡萄、巴山丑橘、海南包蕉園,贛西訂柚子、塞北賣哈密、越南老撾的菠蘿蜜,咱也得好好的挑一挑。到如今常駐國內外超市,精品水果專櫃,保質保量優品特供人民大會堂的所需所求,對咱來說也不過一鍵之事!

「國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國」

「國運昌,家運旺。國運是什麼?就是一個國家和每個人都努力創造的價值,而交織、疊加的力量就是國運。」

如果是有平穩安全的「和諧號」,是人人嚮往的美好生活,那麼「電力」「輕軌」「車身」非常重要,但「窗戶」、「桌椅」、「茶几」、以至於每一個「螺絲釘」都缺一不可。

同川人,每一個打工人,都是這個偉大時代的這輛「列車」的參與者、創造者、見證者。

曾經看到一則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資的地方投資,你不會發財的,特色不特,則無優勢可優,善於走自己的路,才能走自己沒走過的路」。

巴氏之言,是否值得咱同川人咯嚼咯嚼(咀嚼咀嚼)。

2020年12月10日左右,網傳了一件極其重要的新聞事件,「這就是東盟十五國共同簽署了一個RCEP,以後成員國之間的交易零關稅。」

「十五國佔全球的30%,其中,中國體量最大,它的意義深遠……除外美國。」

「通俗地講,這是一個全球最大的朋友圈,從此朋友之間的買賣將互開自由貿易……」

「越開放,越共贏!」

這則新聞如此結束,「打開一個新世界,星辰大海,值得期待」。

「看!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同川人,加油。(作者 張一欣)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