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面臨重大威脅。
處於目前的狀態,全世界現在處於疫情大流行中,對於偶爾出現的一例兩例病例不要奇怪,我們要開始進行一個常態化的抗疫。
根據數據分析:全球已有超5億人感染,600多萬人因為新冠病毒死亡。新冠肺炎的高度傳染性使人們感到緊張不已,疫情蔓延及各種前所未有的封城等舉措,給民眾帶來了較大的情緒波動產生,生活也受到了極大困擾。
新冠大流行將在何時結束?
蘭州大學黃建平院士團隊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曾在Cell 子刊 《創新》發表了題為《奧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將終結》的評述文章。
研究團隊使用全球新冠肺炎預測系統和改進後的SEIR模型來預測疫情的發展。預測結果表明,奧密克戎將在2022年繼續影響世界,新冠大流行將在2023年11月左右結束。
此時全球每天的 COVID-19 病例將降至約 3000 例,可以認為大流行結束,屆時確診病例總數將達到至少 7.5 億。
這一消息已經公布後,受到眾多網友和粉絲的一致評論,如果黃建平院士的團隊給出的預測結果正確的話,那麼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新冠病毒將會徹底離開我們,到那時,國與國之間可以徹底暢通無阻的交流,人們的生活和出行也會變得更加便利和自由。
對於這樣的預測結果,專家只能給出大約的估計,畢竟每個國家對於新冠疫情的防治措施和方法不同,外加國民對於新冠病毒的態度不同,也會影響新冠病毒的結束時間。
新冠疫情到底會以什麼方式結束呢?專家分析:或有3個可能
1、新冠病毒全面消滅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家都在積極應對,尤其是醫學界,如今正在致力於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雖然絕大多數在臨床實驗中宣告失敗,但是多疫苗已經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相信隨着醫學界對於新冠病毒的深入了解,會有一定的方法徹底消滅新冠病毒,就像當年消滅非典、甲流一樣。
2、人類免疫力提高,和病毒共存
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會議的時候,邁爾·瑞安公開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會成為各國長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它會成為一種流行性的病毒,一直都伴隨在人類的左右,就跟我們平時患上感冒一樣,但不同的是,新冠病毒更加的具有威脅性,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有極大的影響。
3、特效藥上市,可以快速治癒新冠肺炎患者
現在人們期待疫苗儘快上市,然後通過全民注射產生抗體,從而阻止病毒繼續肆虐。目前,中國和歐美國家的疫苗研發如火如荼,很多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無論是特效藥還是疫苗,從啟動到臨床上市都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放棄疫苗和藥物的開發。
如果我們同意新冠肺炎類似於流感,那麼我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這種疾病可能會在人類世界長期存在,並定期襲擊人類,因此疫苗的研發非常重要。
關於新冠疫情,你還有哪些疑問?
1、一直做核酸,有必要嗎?
從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來看,存在一定的潛伏期。個體存在差異,病毒載量也不同。當社區完成一輪核酸篩查之後,通常那些病毒載量較高的感染者能被篩查出來。
但也有部分病毒載量較低的感染者,會呈現核酸陰性結果。因此,需要通過連續多次的核酸篩查,儘早發現陽性感染者,儘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2、為什麼新冠會二次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恢復以後,多數體內會產生保護性的抗體,這種保護性的抗體有助於預防再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但是這種預防作用並不絕對,如果機體的免疫力相對較低,或者接觸到了大量的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可能會被再次感染。
其次,也有少數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恢復以後,體內不會產生保護性的抗體。
3、為什麼打完新冠疫苗還會感染?
打完新冠疫苗以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原因主要包括抗體對抗、抗體產生時間過長、抗體濃度過低、病毒毒株變異等。
- 抗體對抗:部分人在注射完新冠疫苗以後,機體會對再次侵入的新冠病毒別對抗,造成保護效果缺失。
- 抗體產生時間過長:某些人群在接種新冠疫苗以後,機體的免疫系統存在差異,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產生抗體,起到保護作用。在這段間歇期如果接觸新冠病毒,會感染新冠肺炎。
- 抗體濃度過低:如果機體產生的抗體濃度過於低下,會起不到應有的保護作用。
- 病毒株變異:當病毒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以後,機體已經產生的抗體不能中和感染的變異株。
張文宏:疫情當前,提高免疫力很關鍵,不妨多吃這幾物
1、蘿蔔
蘿蔔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蔬菜,不管是清炒蘿蔔還是燉蘿蔔,都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而且蘿蔔還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蘿蔔中含有辛辣的揮發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殺滅體內的有害細胞,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預防各種疾病。
在蘿蔔中還含有大量豐富的干擾素誘導劑,這種物質同樣可以幫助人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多吃些蘿蔔。
2、菌菇
在日常生活中,菌菇類的食物已經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他們不僅口感豐富,營養價值也比較高,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增強免疫力的功效。菌菇中含有的多糖具有活性成分,能活化人體免疫細胞,促進免疫球蛋白生成和淋巴細胞轉化。
食用菌還能增強對視細胞的吞噬功能,經過研究發現香菇,猴頭菇,茯苓等都具有增強免疫的作用,增強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讓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能夠很好的預防疾病。
3、豆製品
補充蛋白質可以經常食用大豆類,再者,大豆中的膳食纖維,凝集素、皂苷、低聚糖等成分能起到提高抵抗力、抗病毒的關鍵作用。
溫馨提示,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等等的患者可以用大豆類製品代替肉類,這樣不僅營養供給充足,還有利本身的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