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線平台「第二人生」發佈,它允許人們創建虛擬角色,並在網上擁有第二人生。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擁有的東西在「第二人生」里被重新創造出來,很快我們就看到了畫廊、博物館和其他藝術展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由「第二人生」率先開啟的虛擬世界,現在已經擴散到正在開發的其他元宇宙。NFT和數字藝術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當用戶四處走動時,仍然可以看到到處都是畫廊、博物館和其他藝術展覽。
圖源:網絡
用戶可以在元宇宙里呆上好幾天,豐富的藝術品實在令人難以抗拒。
01
元宇宙里的空間關係學
在1月7日,partion的推特空間「元宇宙的未來」上,藝術家兼元宇宙專家Michelle Cortese討論了在元宇宙中使用 proxemics(空間關係學) 的原因。
「地理位置學可以被視為四個不同的類別:親密的、個人的、社會的和公共的。
這些區域的邊界幫助我們理解在不同距離上的適當性。在現實世界中,每個區域都有一個既定的行為準則,為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提供了明確的規則。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區域來幫助人們理解在特定時間和地點什麼行為是合適的。」
圖:Edward T. Hall 的人際空間區域示意圖
這種略顯傳統的空間設計方法,可以被視為一種讓新參與者輕鬆進入一個未來更可能與社會融合的環境的方式。就像我們進入其他社會或空間時,也設定了關於你在這個新空間中應該如何表現的社會規範。當涉及到那些不是數字原住民的人時,這也可能簡化入職流程。
02
互動元素和元宇宙
傳統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屏幕上展示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在過去幾年也出現了增長。
團隊實驗室(Team Lab)等藝術家公開展示大型互動多媒體裝置時,吸引了更廣泛的觀眾,讓人們不僅僅是觀看數字藝術。
觀看之外的體驗也能創造更深層次的聯繫和興趣,接觸到更廣泛的公眾。當然,跟觀眾互動也是元宇宙藝術前進的關鍵。
元宇宙中的互動元素和交互,非常適用於數字3d作品和裝置。
如果在屏幕上觀看而不是通過VR眼鏡觀看,它們可能會有輕微的距離感,但元宇宙能夠提供的不僅僅是觀看數字 3D 藝術作品,它為觀看者提供了一種與藝術共存的方式,以觀看者自己的方式。
圳在線元宇宙畫廊是虛擬展廳在元宇宙中的應用,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3D建模技術和三維可視化技術等等,可以打造24小時永不閉館的元宇宙VR展廳。打通線上和線下,不僅可以實現藝術機構的「雲觀展」,更可以和品牌、IP、藝術家進行深度結合,定製專屬元宇宙數字空間。
在元宇宙里還可以通過移動的虛擬形象和雕塑行走並與之互動,這為我們在現代和未來與數字藝術一起生活打開了新的視角。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擁有的數碼產品不僅僅是手機或屏幕上的圖像。
在元宇宙的雕塑花園中漫步,可能會提供類似於TeamLab等藝術家提供的IRL互動裝置的體驗——一種與數字藝術共處、分享空間並與之互動的方式。
圖源:網絡
03
以社區為中心的元宇宙藝術空間
在元宇宙的發展中向前邁進時,重要的是要記住,新的空間的建立和構思,思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有時盲目的創新沒有考慮到任何新的東西,而只是在新的地方重新創造舊的制度和價值。
在元宇宙應該考慮社區的發展,如何用藝術在元宇宙中創造一個地方,不僅服務於私人土地所有者,而且提供一個真正的地方,讓社區可以在周圍發展和繁榮。
場所製造是公共藝術和公共空間規劃中的一種實踐,圍繞公共藝術等主題的想法和觀念,以及它在場所創造方面的重要性,可能是值得探索的路線。
創建一個擁有發言權的社區空間,這將是一種聚集藝術項目在周圍的方式,由元宇宙中形成的社區驅動和實現。
加強人們和他們共享的場所之間的聯繫,場所創造指的是一個合作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塑造公共領域,以最大化共享價值。
圖源:網絡
場所創造和公共藝術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在今天所生活的社會中,它們都在圍繞藝術和公共空間塑造社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人們思考在元宇宙中圍繞藝術創造的空間時,理論和想法可以潛在地指導我們,就像有時歷史是創造未來的正確指導一樣。
04
結語
在元宇宙中觀看藝術的可能性無疑改變了現代數字藝術的展示方式,在過去幾年裡獲得了更廣泛的受眾。毋庸置疑的是,隨着元宇宙的發展,觀眾還會繼續增長。
元宇宙中更具適應性的特定數字藝術類型的設置,可以幫助觀眾以新的方式體驗數字藝術。隨着元宇宙的持續增長,人們將看到新的公共場所,圍繞公共數字作品的社區也將蓬勃發展。
圳在線聲明:本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所引用的圖片、數據、文字等來源標註有誤或涉及侵權或內容不完整,請及時聯繫小編處理。
部分素材來源:Art in the Metaverse - A New Space for Placemaking and Public Art
編輯: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