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和楊家將的故事、靠着評書演義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那真是家喻戶曉。
故事背景就是唐亡後,五代十國征伐不休,幾十年,生靈塗炭,直到,趙匡胤黃袍加身掃平天下,但統一半道崩猝,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重用北漢降將楊繼業,為報聖恩,老將軍統帥八千火山軍掃北,掌中一口九環金鋒定宋刀,橫掃契丹,威震北國,人送外號「金刀令公楊無敵」。
血戰金沙灘
但不曾想,為抗遼國入侵,「金沙灘」一戰,受到奸賊潘仁美陷害,未予以接應,致使楊繼業與諸子帥殘兵被困兩狼山,盼兵不到,兒子七郎被亂箭射死,老將軍,最終也是撞死在李陵碑前,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蹤,僅剩六郎楊延昭僥倖存活,楊繼業之妻佘老太君帶領着一眾兒媳,也是替夫從軍,扛起了盡忠報國的職責,數次將屢屢扣邊的遼國打得丟盔卸甲。
穆桂英
後來,楊繼業的六郎去世,楊延昭與柴郡主之子楊宗保,娶穆柯寨穆羽之女,傳說有黎山老母傳授神箭飛刀之術的穆桂英為妻,生女楊金花。而其妻穆桂英,巾幗不讓鬚眉,更為楊門女將中的當年,傑出人物。佘太君百歲挂帥,率十二寡婦出征西夏,四十不惑的穆桂英也是不甘人後,掛先鋒印,深入險境,數次激戰,皆獲全勝,又挂帥平南,立下大功,是民間最喜歡的女英雄之一,與樊梨花、花木蘭、梁紅玉並稱為四大巾幗英雄。
不過,小說是小說,評書是評書,歷史是歷史,英雄傳奇系列故事楊家將,雖然很精彩,但裏面的絕大多數人物都是虛構的,如楊繼業是真有,但他被俘跟潘仁美關係不大,乃是被監軍王侁威逼,陳家谷力戰被擒。老人家最終絕食三日而死。
楊文廣
而故事中楊繼業的六郎楊延昭是真有其人。但他其實是楊繼業的長子,原名也不叫楊延昭,而叫楊延朗。小說里隨父犧牲的大郎楊延玉其實不知道老幾。楊延朗確實也很有軍事才能,跟着父親久經沙場,屢立戰功,威震敵膽。
就是因為他太能打,威震異域,守邊二十餘年,虜情畏服,古人又將主戰,殺伐的天狼星稱為六郎星,還有說法,北斗六星的第六顆對應着燕地,邊將原名楊延朗鎮守的正是河北,滿滿的,朗就變成了郎。
楊門女將
再補充一條,楊延朗的朗之所以變為昭,史書有載,是為了避諱北宋皇帝牽強附會找來的老祖先——聖祖財趙玄朗,您要想不起來,封神演義里有還有個名字又喚做趙公明,還是民間財神之一呢,楊延朗這才成了楊延昭,結合前面的說法,成了楊六郎。
總之,甭管楊六郎還是楊延昭、楊延朗,確實是有歷史原型的。
而書中楊業之重孫,兵征西夏,中計受困於金山,中箭身死的楊宗保,評書中楊宗保乃楊延昭之子,他和穆桂英產子楊文廣,楊文廣真有其人,但歷史上可不是楊延昭的孫子,而是楊延昭的兒子,被張冠李戴了。
穆桂英
其它的什麼"金刀令婆佘太君"、花解語、周雲鏡、耿金花、鄒蘭秀、董月娥、孟金榜等一票女,除了穆桂英,也全是虛構的。
那穆桂英的歷史原型到底又是誰呢?
有的說,穆桂英的原型乃是明末女將、民族英雄,秦良玉。她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里的巾幗英雄。
秦良玉
還有的認為,穆桂英的原型可能是世居北宋西北邊境的鮮卑族大姓慕容氏穆地方縣制《保德州志》曾記載:「延昭子文廣,(也就是歷史上楊繼業的孫子),娶慕容氏,善戰。」排順序,他的位置就是虛構的楊宗保的位置,那這個慕容氏,很可能就是穆桂英的歷史原型啦?
但最後一種觀點,着實大跌眼鏡,那就是,穆桂英的原型很可能乃是不管學作品還是真實的歷史上,於北宋為敵,常親率大軍來犯,導致楊繼業,被楊家將視為最大敵酋,的反面人物的遼國的蕭太后蕭燕燕。
蕭太后
怎麼講呢?作為契丹人,女性地位不低,不像漢地,經常拋頭露面為人,深有心機,善駕馭大臣,並得其死力。更為厲害的是,她還是傑出的政治家,至今,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裏,一位女軍事家的畫像佔有一席之地,這便是大遼國的承天皇后。她打小就學習行軍布陣,對兵法很了解。據《遼史》記載,即使當了太后,她也經常,「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使得大遼幾十萬兵馬對其是服服帖帖,每入寇,親被甲督戰,及通好,宜出其謀。」
澶淵之盟
而且,宋遼通好,簽訂澶淵之盟,維護了上百年和平,也是她拿大主意。故而,我們演義中「穆桂英」的文學創作原型,很可能便是這位膽識過人的契丹女英雄。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