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茜,商州區人民醫院一名黨齡10年的90後兒科醫生,2020年被評為商州區人民醫院「先進個人」,2020年度被陝西省保健學會兒童哮喘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評為「優秀委員」,2021年被商州區人民醫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22年被中共商州區衛生健康局委員會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源於兒時信仰選擇醫生職業
畢業後回歸家鄉投身基層醫療事業
「小時候,我就對醫生和老師這兩個職業充滿了敬仰,醫生像一個白衣戰士,治病救人大愛無疆;而老師三尺講台,教書育人筆耕不輟。」秦茜說,在高考結束後她就報考了醫生和老師這兩個志願,最終順利被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當站在希波克拉底塑像前宣誓的那一刻,她更加堅定了從事醫學行業的信仰,也更加明白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句諾言的分量。

大學五年期間,前三年是理論學習後兩年是去醫院實踐操作,經過一些列深入的學習和對醫學的了解她決定回到家鄉,回到基層進行工作。2021年7月她來到商州區人民醫院,兩周科室輪轉結束後響應國家規範化培訓的政策,她前往西安交大二附院在小兒內科學習了3年。談及從事兒科行業感受,她表示兒科與其他科室最大的不同在於面對的患者群體都是低齡化兒童,從出生29天嬰兒到14周歲的青少年都是小兒內科接診的對象。「3歲之前的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多不適癥狀都是家長轉述,有時候不太準確,這也給我們查體診斷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又是青春期的羞於表達,我們要學會引導,因此溝通能力是一名兒科醫生最基本的能力,只有了解病人的癥狀才能準確的做出判斷。」秦茜表示雖然兒科的工作繁忙、壓力大,但她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堅持下去。

懷着對老師的敬仰,秦茜醫生如願和高中老師結為人生伴侶,她的愛人表示,「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話深入了解,都是源於認識秦茜醫生。從第一次見面下夜班,到第一次約會下白班,去醫院接她時,臨下班來了病人,也只能靜靜等待幾個小時。所以,從認識到婚姻,一直挺能理解她的工作的繁忙,能感受她的辛苦。我也願意為她的工作而付出,願意為她排憂解難,無論多麼忙碌,我都會當好她的「後勤部長」,支持她的工作,為她保駕護航!」

醫生「變身」扶貧駐村幹部
為村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2021年10月份,秦茜作為商州區人民醫院黨員代表下沉夜村鎮劉二村擔任第一書記,協助村兩委管理好村上日常事務,傳達上級指示和文件精神,貫徹落實相關的政策。

駐村期間,她和工作隊員為困難村民無償捐獻自己帶的衣物以及單位捐贈的棉衣幫助他們過冬,也會經常去拜訪貧困戶,詢問他們有無實際困難。秦茜說,「因為我們吃住在村,經常有村民為我們送來了自家種的紅薯、小蔥、蘿蔔以及青菜,自己家裡做的饅頭、鍋盔、紅薯涼粉,對我們表示感謝。想到貧困戶家庭經濟本來困難,我們撤離的時候又買了米、油回饋他們。」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人員,她在駐村期間也為村民提供了諸多醫療服務。去年疫情形勢緊張期間,村裡有兩個小孩子生病,就醫不方便,秦茜就帶着聽診器、棉簽去村民家裡為孩子進行仔細查體,就家裡有的藥物進行選擇,並叮囑他們詳細用法、用量以及孩子生病期間的注意事項,看着孩子服下藥,幫忙安慰孩子多喝白開水散熱後才放心離開。當然,這只是所有駐村工作中的一部分,商州區人民醫院作為夜村鎮劉二村的包扶單位,每年都會定期舉辦義診活動,為村民做免費的身體檢查,分發免費藥品,作為第一書記她要做好協調溝通工作,為村民提供更便利、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危急時刻勇擔當
孕期堅守崗位負「重」抗疫
8月15日以來,商山洛水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之中,作為一名黨員醫生、又是醫務科幹事,秦茜積極履行一名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疫情期間,核酸採集方案經常凌晨以後才能出來,她和同事要夜以繼日地開展工作,安頓好所有採樣台後才能休息。
8月19日以來疫情形勢嚴峻,商州區人民醫院所有醫務人員吃住在院,隨時待命,她的丈夫作為一名黨員教師,也義無反顧的加入到隔離點志願者服務隊中。秦茜告訴記者,「我們科長被抽調到區封控區特殊人群就醫、生活保障組工作,科室的工作任務就落在她和同事兩個人身上。」雖然懷有3個多月的身孕仍堅守工作崗位,在科室架起了簡易床,吃着院內食堂簡單的飯菜,每天睡起來渾身酸疼,但她都努力克服。

駐守單位期間,秦茜的工作除了完成指令性任務,做好院內疫情防控工作外,還要做好一線同事們的後勤保障工作。此外,下科室檢查各個科室就診規範、學習記錄、院感防控及院內醫療質量管理,也是她們的重要工作。秦茜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醫院工作瑣碎繁雜,但比起在一線採樣的工作人員,這些困難不知一提。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黨員醫務工作者,但我想通過努力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華商報記者 程娟 編輯 申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