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媽媽》這部劇最初是在朋友圈轉發的視頻里看到的,當時因為各種忙,就沒注意。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蘇青面對大兒子小夫抓狂的片段,那種傷痛不禁直衝心頭。
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我非常理解蘇青 的選擇。女人到底要事業還是家庭?對於曾經做過十幾年中高端招聘的我來說,非常明白女人的軟肋。面試的時候,如果是30+女士,客戶一定會問到家庭,孩子,問你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事實上,家庭和事業很難平衡,天平總要有所偏移。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夫妻雙方,總要有一個慢慢回歸家庭,只是權衡雙方利弊後的博弈。可能會不甘,可能會不適,甚至可能會委屈,但至要莫若教子,一切都值得。
蘇青作為一名出色的律師,和丈夫李修平的業務能力不相上下,蘇青不甘自己辭職轉為全職太太。其實,更多的是,丈夫的不理解,不支持,不尊重。在他眼裡,自己,家庭和孩子,任何一個都比蘇青更重要。從始至終,李修平的眼裡都只有自己,他在乎的也只是自己的感受,從來都沒有想過蘇青想要的是什麼。他似乎忘記了兩人最初打拚的辛苦,他認為媽媽照顧孩子理所應當,卻忘了自己也是孩子的父親,自己也有責任也有義務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
面對丈夫的不理解,蘇青是隱忍的,哪怕後續李修平出軌,蘇青為了孩子也選擇了不離婚。她以為妥協會讓家庭幸福,可是自己都感到彆扭,又怎麼能帶給家人快樂呢?這個家裡沒有人是真正快樂的。兩個孩子拚命想討好父母,爸爸拚命想讓家人活成他想要的樣子,媽媽委曲求全,想活成家人希望她成為的樣子。每個人都不快樂,因為每個人都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幸好,隨着媽媽的陪伴,大兒子小夫看到了媽媽的不易,理解了媽媽。一個叛逆的孩子開始回歸,開始為媽媽分擔解憂。而李修平也後悔,想修復和蘇青的關係。他讓二兒子和媽媽說想去公園玩,因為之前自己和蘇青經常去公園散步,公園有他們美好的回憶。儀式感,對有些人來說,可有可無。但大多數女人對儀式感卻十分看重,為什麼?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儀式感,是對生命的梳理,開始或者結束;是對感情的銘記,溫暖或者悲傷;是親密的見證或允諾。《小王子》中的狐狸這樣說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蘇青是幸福的,小夫告訴她:「不要為了我們委屈了自己,你要做我們一輩子的榜樣,你要繼續閃閃發光。」於是她和丈夫離婚,重回職場,做回自己!人,任何時候,都不能丟了自己!哪怕全職太太,也不要委屈了自己,只有你是幸福的,只有你是每天向上的,孩子才是快樂的!
生活中,有很多「蘇青」式的媽媽,一時的委屈求全,是為了更好地回歸!
願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媽媽,每一個孩子,每一位父親,心中有愛,都能活成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