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生,時光珍貴……喝茶養生,有人追求三十年的榮與耀,有人信仰上千年的味與道,這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但會有絕對的高與下,因為絕對的長與短、寬與窄,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擺在這裡……智慧茶道、品藏境界。
中國傳統藏茶(史稱南路邊茶)的中心產地從古至今都在四川雅安,藏茶是青藏高原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被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中國藏茶自唐朝有記錄以來,從古到今,已是千年古茶。藏茶是採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經過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的全發酵茶,屬於典型的黑茶,它的顏色呈深褐色,又是典型的有氧可持續發酵茶品。
據目前最新的考古發現,茶葉至少在1800年前就已經到達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阿里地區。高寒環境的青藏高原不生長茶樹,印度也僅有200多年的種茶歷史,茶葉到達西藏阿里的可能性,應該與距今2200多年前漢代開通的絲綢之路有關。
傳統藏茶生產工藝極為複雜,從採摘、殺青、蒸揉、渥堆發酵、拼配關堆,到設架築包等要經過30多道精細工藝,具有重發酵、後發酵、多次發酵、非酶促發酵、轉色發酵等顯著特點。傳統藏茶製作核心技藝是採用「渥堆」濕熱作用「後發酵」,通過非酶促氧化作用促進茶葉「轉色成味」;採用「蒸茶」與「築壓」成型;採用「蔑簍」自然乾燥「定型」和包裝運輸。這些核心技藝主要由手工完成,保持了傳統技藝,一部分至今仍在生產中應用,一些核心技藝得到完整性和本真性的保護與傳承。
但遺憾的是:最近四十年,傳統藏茶的等級品質有比較大的演化,就像新冠初期的「防疫口罩」,功效品質良莠不齊……原料茶源的生態條件和樹種、製作工藝的生產體系、生產體制資本的經濟目的、各層級消費階層的市場需求等等都有較大的演化,也帶來傳統藏茶的特性和功效發生巨大演化……所以,【品藏茶坊】建議剛剛接觸「藏茶」的茶友,多與有經驗、有層次的資深茶友進行交流、分享飲用的體感體會,一定會有更多更真實的「利益」收穫。
傳統藏茶的整個工藝流程是通過千百年來無數工匠的繼承與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製造工藝,流傳至今,為雅安主產區所獨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傳統藏茶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信譽和牢固的地位,也成為藏漢民族團結的紐帶,為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邊疆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兩千多年來,品質優良的傳統藏茶原料茶樹只來自雅安蒙頂山脈,茶源的道地(北緯30°)無法複製和模仿,其嚴謹的傳統製作工藝一直被傳承,其獨有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從未被超越。
但凡流行的東西可能都是好東西,關鍵是信仰流行三五年的、還是流行數十年的、還是流行數百年的,如果能流行一千年兩千年以上的一定是好東西,品茶品道,能流行一兩千年的好茶品屈指可數,傳統藏茶,名副其實的利益健康好茶品,在千般百味的茶品中出類拔萃……請記得精益求精、優中取優,關注【品藏茶坊】,一起享受流行了兩千年的尊貴味道、一起體驗更多傳統智慧茶道……有品者,來暢飲。
茶品道
飲藏理
了解「傳統優質藏茶」的更多知識,請關注 【品藏茶坊】的相關內容(抖音同號),歡迎留言進一步交流。
飲食有品 質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