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碩鳴
印象中,倫敦東南部的格林尼治只有一個地鐵出口,站名叫Cutty Sark(卡蒂薩克),這是碼頭區輕軌(DLR) 銀行站到劉易舍姆在線的一個輕型地鐵站,因為靠近格林尼治海上區的卡蒂薩克號而得名。
站台很小,記得卡蒂薩克站有兩節車廂,受街道一級的遺產的影響不能停靠。於是,地鐵方僅允許三節車廂的列車在車站停靠,到站後,每列火車的首尾兩個車廂的車門不開,車上通知乘客需要前往列車當中的車廂離開列車。下車後,看到列車尾部還有一節車廂在黑洞裏面,蠻有趣的。
很特別的是,這個車站沒有閘門。記得去溫莎古堡時,那個車站也沒有出站閘門。原來英國車站不少車站出入口完全呈開放式。但這並不等於可以放縱逃票。出入口旁邊有個刷票機,無論是出站還是進站的乘客都前去刷一下。我也是看別人刷一下,也前去刷一下。大家這麼做一定有道理,跟着沒錯,這叫入鄉隨俗。後來才知道,千萬不能忽略和忘記。
你以為可以不刷,但萬一遇到查票的會被罰得很重。這是一個誠信社會,一切靠自覺,但你敢試着冒險,那會被重重教訓。
走出車站,遠遠看到一艘頗大的帆船,就像置身香港的紅磡,一條大船內里就是商業中心。以為這船就是一個噱頭,一個托,其實是有商業目的。
其實不是,原來卡蒂薩克(Cutty Sark)是有來頭的,這是一艘船名。卡蒂薩克號,又名短襯衫號、克里斯蒂克號等,是一艘現存在世的最古老飛剪式帆船的真身。卡蒂薩克是英國製造的最後一艘,款式是英國3桅快速機帆船,長64.7公尺,也是最快的一艘。自此後,帆船被蒸氣動力船而取代。卡蒂薩克號已經是博物館了。它以自身的故事,向世人講述歷史。
約公元前500年蘇伊士運河啟用後,蒸氣動力船可以更快來到達中國。有幾年,卡蒂薩克號花了幾年時間在茶葉運輸上,被轉去澳大利亞從事羊毛的運輸。
在跨國遠洋航線上,卡蒂薩克號走了近十年,創造了英國的歷史。蒸氣動力船經過不斷更新,慢慢地也可以到達澳大利亞,從而取代了帆船。在1895年,葡萄牙公司Ferreira and Co買下了卡蒂薩克,重新起名叫做Ferreira,繼續從事貨運。
在1922,船長Wilfred Bowman買下了她,轉去康瓦爾郡的法爾茅斯用來做培訓。老船長去世後,她被轉讓給泰晤士航海訓練學院當訓練船。在1954年,她正式地成為博物館的展覽船。
卡蒂薩克號Cutty Sark建造於1869年的英國蘇格蘭,當時是英國海權最強大的時代,該船主要就是進行茶葉貿易。那時候的英國上流社會特別喜歡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但當時的中國人卻不愛英國人制的產品,英國貨沒什麼可以吸引人的。於是英中貿易逆差大幅上升,黃金白銀就源源不絕流入中國。英國商人心有不甘,就拿印度產出的鴉片去換中國茶葉,隨着中國開始禁煙,直接間接地導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據說在中英茶葉貿易最興盛的時候,卡蒂薩克號Cutty Sark整個船艙90%滿滿的都是黃金、白銀,然後到中國去換取茶葉,非常瘋狂。船艙部分重現了當時堆放茶葉貨物的情景,還可以看到一些照片圖像,用中文寫的小故事。原來在350年前茶葉開始傳入英國,當時的查理二世夫人讓喝茶變成英國上流社會的時尚活動,進而廣為流行。英國不產茶葉,但英國人卻愛喝茶,而且是那種全民喝茶,據說英國人的平均喝茶量世界第三位。
英國茶葉都是進口,中國的茶葉,還有原殖民地引入的,如印度的大吉嶺產的紅茶。但就品牌本身而言,據稱世界上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茶葉品牌是立頓(Lipton),就出自英國。
卡蒂薩克曾經兩次被火燒過:第一次是在2007年5月21號、第二次是在2014年10月19號。
英國有品牌Cutty Sark whisky,這種威士忌的酒名就是從這艘船而來的。在京東上有賣,中文名字"順風"(Cutty Sark)是蘇格蘭調和威士忌,它清爽的柑橘香讓人神清氣爽,和酒標上的帆船相得益彰。中文釋順風也是有道理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