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時候,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一年讀書50本,目前剛好時間過半、目標完成過半。
因為白天要上班,所以每天哄睡孩子之後,23點至0:30才是我的讀書時間。大致模式為主題閱讀+交叉閱讀,這半年的主題閱讀主要聚焦了都市圈、科技創新和個人成長三類話題,一般讀一本乾貨多的書之後,就交叉讀一本輕鬆的書換腦子,比如花半個月時間讀了《人的應當:三千年人類思想史》之後,就花兩個小時讀了《一年頂十年》,精華書、注水書插花閱讀,總體感覺是開卷有益。
1、個人成長類話題的書主要讀了以下幾本:
《底層邏輯》 (呂白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規劃最好的一年》 (邁克爾·海亞特 天津人民出版社)
《精進3:找到你的潛在生態位》 (采銅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 [美] 加里·凱勒 / 傑伊·帕帕森 中信出版社)
《一年頂十年》( 剽悍一隻貓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周嶺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結構化表達》(黃漫宇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一切從目標開始》 (水野學 天地出版社 )
其中,給我啟發最大的是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底層邏輯》 》和《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三本書,《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顛覆了我很多認知,讀起來比較過癮,在認識論上獲益良多;《底層邏輯》 》和《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則給了我很大啟發,在方法論上受益匪淺。
其中,《結構化表達》和《一切從目標開始》兩本,我覺得有點失望,精華度有點低,看後基本上收穫不大。其中特別要說的是《一年頂十年》這本書,看這本書的宣傳架勢,本來對這本書期待還挺高的,沒想到讀了之後發現,基本上就是彙編的碎碎念,像夢話合集一樣,不僅大失所望。這也算是一次教訓,以後選書,決不能只看名聲響不響,內容還是第一位的。
2、都市圈話題的書主要讀了以下幾本:
《都市圈解構與中國都市圈發展趨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城市崛起:新時代都市圈發展觀察》(賈寶勝 重慶出版社)
《大國之城》,(秦朔著,浙江大學出版社)
《都市圈內部城市間的互動與產業發展:以上海都市圈為例》 (羅守貴 李文強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大都市的嬗變》 (於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都市圈綜合發展能力評價》 (陸軍等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其中《中國都市圈綜合發展能力評價》 這本書比較系統全面客觀,乾貨較多;《都市圈內部城市間的互動與產業發展:以上海都市圈為例》這本書則完全是玩弄數學模型,比較垃圾。《城市崛起:新時代都市圈發展觀察》和《大國之城》兩本,偏個人視角,雖然系統性不足,但文筆不賴,悅讀性比較強。
3、科技創新類話題的書主要讀了以下幾本:
《中國優勢》 (王煜全著 中信出版集團)
《創新進化史》(卡萊斯·朱馬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創新的真相》( 謝耘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這三本書,都在不同角度上富有獨到見解,《中國優勢》 一書認為,在當前的全球創新生態當中,中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代工生產,中國製造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量產能力;《創新進化史》說,有些新技術面臨的被質疑、被抵制的局面,持續時間甚至可以長達幾十年,乃至幾個世紀;《創新的真相》說,如果我們揭開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成功後被披上的華麗外衣,看到的很可能是累累傷痕。
讀了這半年,從三個主題閱讀的話題角度來說,突出收穫有三:一是對鄭州都市圈刮目相看(可能因為在鄭州定居,有點偏愛,從幾本寫都市圈的書中,還是能看到一些亮點和潛力),二是顛覆了對科技創新的認知(以往總覺得創新是一個充滿鮮花掌聲、光彩照人的領域,沒想到背後有這麼多艱辛苦楚),三是摒棄了對個人成長類書籍的成見(以前對個人成長類書籍,停留在勵志雞湯的觀感上,可能是之前看張萌之類的書影響了判斷。最近讀的這些,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認識和方法上的精華,比如從《底層邏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認知覺醒》等書中,解鎖了不少提高工作效率和時間管理水平的技巧,舉例來說,有任務清單、費曼技巧、知識關聯等。
上半年的讀書計劃,順利完成,下半年準備調整策略,換個方式讀書,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