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橋
中國基建是全球討論的熱點話題,這些年國內基建發展全球有目共睹,建成的各類複雜工程,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比如港珠澳大橋工程,就創下多個世界之最,被譽為是新世紀第八大奇蹟,殊不知國內還有一座大橋,也創下多個世界紀錄,它就是位於福建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作為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兩用大橋,用時7年耗資百億,建設難度超乎想像。
圖為大橋
平潭高鐵兩用大橋,是中國橋樑界的里程碑工程,這座大橋採用水泥270萬噸,鋼鐵85.3萬噸,可以修築10座迪拜哈利法塔,這是中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大橋,也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峽兩用大橋,大橋全長16340米,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一級鐵路,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接長樂區松下鎮和平潭縣蘇澳鎮。
圖為大橋
該橋址所在的平潭海峽,為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據統計,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最大浪高約9.69米,曾被稱為『建橋禁區』,建設條件遠比已建成的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及港珠澳大橋惡劣,尤其是波流力的影響,是常規長江等內河橋樑的10倍以上,建造難度和風險更大。 矗立在海上的「龐然大物」,建設中對數據要求,精確到毫米級別,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北東口水道段,公路橋樑共有58跨橋樑主體,其中主橋單跨長度最長達168米,單墩單側有25個懸臂節段,在施工中,每個節段的梁體標高誤差必須控制在5毫米以內,坐標誤差必須控制在2毫米以內,此外為了順利建造大橋,國內還專門研發了很多造橋設備。
圖為大橋
由於平潭海峽建設大橋環境惡劣,傳統的鋼箱梁散件安裝方式,不能滿足大橋建造需要,為了降低安全風險,提高施工工效,中鐵大橋局耗時3年,耗資3.4億,打造「大橋海鷗號」自航式臂架變幅起重船,這一弔橋神器,一次可以將3600噸鋼箱梁架設到橋墩上,成為國內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起重船,它的出現加快了平潭海峽大橋的施工進展。 平潭海峽風景如畫,但在這裡所有人,都是在惡劣的颱風海域從事工程,幾乎每個人都與風有着不解之緣,項目共經歷了30多次颱風,其中2015年的「蘇迪羅」風力達14級,當時吊機、房子全部吹垮,辦公住宿用的移動板房平移了30多米,但是即便條件在艱苦,中國工程人員仍然不懼艱險,建成了在全球橋樑界都有重要地位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