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天整理一些學習筆記,分享一些學習心得。
願與君共勉,靜待春暖花開~
1
人們很容易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進的價值。
只要你願意堅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變化,會隨着歲月的積累,將複合成顯著的結果。
2
有一期《圓桌派》,武志紅講了兩個歷史上「消失」的父親的故事:岳飛的父親和包拯的父親,他說「中國文化里有一個明顯的尋母文化。
這構成一個非常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嚴重的重男輕女,一方面又嚴重的美化母親。
3
我覺得,人生收入的三個階段應該是這樣:
第一階段,從學校里出來,23-30歲,靠精力和體力賺錢,賺的其實是技能和經驗。
第二階段,30–45歲,有一定資歷了,靠經驗和技能賺錢,賺的是資源(渠道,人脈,信息),這時候開始需要做一些資產配置(存款,穩健投資及不動產)。
第三階段,45歲以後,精力不再旺盛,應該靠積累的資源(比如牽線搭橋),以及被動收入賺錢(比如利息和收租)。
當然也要注意,第三階段越保守越好,很多人在第三階段過於激進的投資,虧光了積蓄。
4
掃個盲:天然氣是無色無味的,然而在送到最終用戶之前,還要用硫醇來給天然氣添加氣味,以助於泄漏檢測。
A、天然氣本身無毒,泄露最大的危險是爆炸。
B、但是,燃燒尾氣有毒,裏面含有一氧化碳,前天我剛看了一期《今日說法》,四個中專生在工廠實習,租了一套房子,房子里的煤氣熱水器排氣管沒有排到室外,結果導致倆姑娘中毒死亡。
5
老師曾經跟我談過幾個觀點:
第一、一個人,日常相處是一個樣子,真金白銀合作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一個人不經歷金錢合作的關係考驗,你是看不清他真實的模樣。
第二、好朋友不能產生合作?錯了,就是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所以能跨過金錢考驗。
第三、要跟有成果的人發生鏈接,不要有扶貧心。有一年,我有個騎友喊我入股,他要承租一個廠房,然後準備租出去當幼兒園,入股的不多,5千塊錢,後來,沒租出去,虧掉了,搞的關係還不好,彼此抱怨。
6
經濟學家薛兆豐分享過一個觀點:結婚,就是雙方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辦家庭企業,簽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也許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作用不一樣,功效不一樣,但一定是互相出力,實現雙贏。
婚姻和公司一樣,你在其中要有核心價值,要有被別人需要的能力。
7
我們做為普通的生意人,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創造需求的,只要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就很厲害啦!
同樣的道理,我們不需要去參加什麼培訓課程,學習如何管理如何經營。我們只需要,找到我們行業內比我們做的出色的就可以了,他們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8
對了,你們學古詩《山行》的時候,學的是「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是「白雲生處有人家?」
我印象里一直是前者,但現在教材里學的是後者了。
每每看到這些區別,我第一反應都要自我懷疑一下,當初我是怎麼讀的書?
我上學時,也是「深處」。
不過,我覺得「生」字更好一些,宛如「海上生明月」。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感謝您的關注~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