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2022年07月02日05:02:04 資訊 1530

在《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段非常奇怪的情節,老有意思了:

雍正皇帝要殺李紱,朝廷中所有大臣都跪在大殿外面求情。而在大殿裏面,老三愛新覺羅·胤祉也在向雍正皇帝求情,說大不了我這個親王不要了,換下李紱的性命,可不可以,雍正並沒有理睬。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隨後,寶親王愛新覺羅·弘曆也來到殿內,替李紱求情,並跪在地上不斷地磕頭,嘴裏也不停地懇求,求皇阿瑪別殺了李紱,雍正皇帝仍舊沒有理睬。

這時,老三胤祉又說:「一個親兒子,再加上我這個親阿哥,面子總算夠了吧?御前免跪的恩典我也不要了……」隨即和弘曆一起並排跪在了地上。

這時,雍正皇帝方才緩緩地轉過了身子,從袖子里慢慢抽出一份詔書,遞給寶親王弘曆說:拿去,救下李紱吧。弘曆大喜,隨即接過詔書,連告辭的話都沒有,立即走出大殿去救李紱了。這時,老三胤祉抱怨說,你既然早就準備了這個赦免的詔書,為什麼這時候才拿出來啊?

是啊,雍正皇帝既然早早就準備了要赦免李紱,為何弘曆磕頭無數,也不鬆口,而老三胤祉一跪到地上,雍正皇帝就立馬讓弘曆去救李紱?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個情節就是以雍正朝時期最著名的真實事件—田文鏡、李紱互參事件為背景,而杜撰的一段故事......

1、如此能幹之人。

說起田文鏡、李紱互相彈劾事件,就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角—田文鏡。

田文鏡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一般人都把他稱為酷吏,到底酷到什麼樣子,大約都是說他在河南的那些事兒,正如後來的乾隆皇帝所說,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個皇帝,對備受自己父親讚賞的封疆大吏作出這樣嚴厲的評價,真是不可思議。

其實,田文鏡在雍正朝的時候,那真不是一般的存在,是雍正的「三大模範督撫」之一,另外兩位是浙江總督李衛、雲貴總督鄂爾泰。而對於田文鏡,雍正尤其看重,以至於在田文鏡死後,雍正皇帝甚至下旨讓田文鏡葬在自己的皇陵附近。

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鏡看起來三十幾歲的樣子,事實上,歷史上的田文鏡在得到雍正帝寵信的時候,已經60多歲了,十足地一個大器晚成的朝臣代表。

歷史上的田文鏡,估計讀書不怎麼樣,所以,只有一個監生的身份,也就是說沒有經過科考,舉人、進士的,什麼也不是,只不過在國子監進修了一次而已,這個身份在那個以科考中狀元的時代里,確實有一些不妙。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所以,田文鏡對此應該有一種耿耿於懷的心理,畢竟沒有一個正規的文憑。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鏡以監生的身份被授為福建長樂縣縣丞,後任山西寧鄉縣知縣,此後,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隸易州知州。幹了20多年的縣處級幹部,終於成為知州。不過,他在這個位置上也僅僅呆了一年,便調入京城擔任吏部員外郎,也算一個副廳級幹部了。

田文鏡在這個位置上又幹了十幾年,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被提拔為內閣侍讀學士,相當於正廳級的高級秘書,這時的他已經56歲了。

隨後幾年,又相繼做了刑部郎中、監察御史等職務,到了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皇帝即位,田文鏡已經61歲了,按照道理,奮鬥了一輩子,田文鏡以一個監生的身份走到現在,也應該心滿意足了,畢竟也到了退休的年齡。

可是,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由此,田文鏡的身份開始了逆轉。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雍正元年,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田文鏡竟然被雍正皇帝看上,就派他去華山祭祀,而就在這一年,山西發生了災害,年羹堯上疏給雍正帝,請求朝廷賑災。

於是,雍正帝就問山西巡撫德音山西受災的情況,德音回復,山西沒有災害。

這時候,田文鏡祭祀回到京城,進宮覲見雍正帝,他告訴雍正皇帝,自己祭祀路過山西時情況,山西發生嚴重災荒,大量饑民被餓死,可謂餓殍遍地慘不忍睹,而當地政府卻不進行賑濟,任由災情發展。

雍正皇帝大驚失色,對田文鏡的直言無隱大加讚賞,隨即下令田文鏡以署理山西布政使的身份,前去山西負責賑災。

這一任命成為田文鏡仕途的重要轉折點,從此他扶搖直上,一發不可收拾。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田文鏡到了山西後,聯手地方官吏,很快就控制了災情,同時,面對山西官場貪腐、拖沓作風,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猛搞吏治,很快釐清了長期積累下的公務,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山西官場面貌為之一新。

山西的變化,讓滿腔抱負的雍正皇帝狂喜不已,他感慨到:「如此能幹之人,為何至今未聞一人讚許?」

2、雍正皇帝改革的急先鋒。

其實,對於山西的情況,不過是當時大清王朝的一個縮影而已,在康熙皇帝晚年,大清官場吏治不清,貪腐成風的狀況日益嚴重,而雍正皇帝上台後,就立志改革。

但是,他的改革卻遭到了來自朝廷內外各方面各階層,特別是滿清貴族的阻攔。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田文鏡的出現,以及他在山西的所作所為,讓雍正皇帝看到了希望。雍正二年正月,對田文鏡滿懷期望的雍正皇帝下令調田文鏡為河南布政使,八月署理河南巡撫,十二月實授。

田文鏡的才能被徹底地激發出來。

他在河南清查虧空,採取了在山西實行過的"審追之法",把已經查出虧欠錢糧的各官員彙集到開封,一個個的嚴審,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財產,然後委員前往清查核實,令其變賣賠補。對於已經離任人員的虧空,也要追查到底。

他對那些抱有幻想的人說:「徜言之者諄諄而聽之者藐藐,甘心不肖,終無改期,則鐵面無私。」很快,信陽州知州黃振國和光山縣知縣傅之誠等一批貪婪不法的官吏被迅速撤職查辦,河南的吏治為之一新。

田文鏡在河南雷厲風行的整頓立見成效,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補足了布政司庫的虧空,使河南財政根本好轉。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此時的田文鏡也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能臣幹吏,雍正五年七月,田文鏡被雍正皇帝特授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雍正六年五月,田文鏡又被加授為河南山東總督,這一職務專為他所設,再無定例。

60多歲的田文鏡為感謝雍正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奏稱:「臣一介庸才,至微極陋」,「聖主天高地厚之恩至深至渥,即鞠躬盡瘁亦難以報效,惟有矢此血誠,不敢一毫怠情。

從這些話中,可以看見田文鏡的感恩戴德的心情,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所以,他不遺餘力地為雍正皇帝推行新政,所有在其他地方無法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在河南得以全面實施。

耗羨歸公政策:針對各地方政府在正稅之外,以熔煉銀錠和錢糧運輸中的損耗為名濫收附加稅的行為,田文鏡依據雍正皇帝的改革政策,要求各級地方將耗羨一律收歸省里,除一部分彌補地方虧空外,其餘作為官員的養廉銀子,增加官員收入,減少貪賄行為;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攤丁入畝政策:針對當時各地方政府按照人丁收稅的政策,導致的窮人無地無收入反而要交稅,富人有地有收入反而不交稅,以及由此引發的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惡果,田文鏡堅決推行雍正皇帝的主張,將人丁稅攤入田畝中隨土地稅一起徵收,也就是按照擁有土地的多少進行收稅,一下子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也嚴厲打擊了地主豪紳們的利益。

面對這些地主豪紳們隨之而來的消極對抗,隱藏轉移土地的現象,田文鏡實施嚴格監督,要求民間和各州縣據實上報,第一年就查出隱匿土地二千五百餘頃,取得了良好效果。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可以這樣說,沒有雍正皇帝,就很難有後來的乾隆盛世,在康熙皇帝之後,雍正皇帝使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次將大清王朝向前大大地推了一把。

有一組數據就可以說明,雍正初期,清朝人口數量只有1億,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駕崩的那一年,大清的人口翻了三倍,猛增到3億,這就證明了,在雍正的治下,國泰民安,社會發展穩定,所以,人口就這樣快速的繁衍起來。

這個人口數量開始奠定了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的基礎,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推丁入畝的政策功不可沒,因為,人們開始敢於生孩子了。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而這一切,如果沒有田文鏡作為雍正皇帝改革急先鋒的角色,沒有田文鏡不畏艱險,不怕得罪官員和士大夫,以60多歲的高齡,整日奔走,讓新政在河南順利推行,為其他省份做出表率,很難想像,還有沒有雍正帝的改革成功。

有人說,田文鏡是個酷吏,對人苛刻搜求,其實,我們可以想像,作為一個改革者如果沒有鐵腕,面對強大的阻力,他怎麼能夠將改革推行下去,而且,這些改革觸犯的還是以現有的官僚豪紳、滿族貴族利益,我們可以想像推行起來的困難有多大,我們也可以想像,沒有雍正皇帝的全力維護,田文鏡是什麼下場。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雍正皇帝曾經就在回復田文鏡的摺子上,這樣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對田文鏡的喜愛:「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一無避忌,放膽為去,保爾永遠平安。

田文鏡的鐵腕,強硬推行改革的成功案例,使得雍正皇帝可以將各項改革推向全國,所以,在歷史上,田文鏡是個酷吏,而雍正皇帝則是個冷酷無情的帝王。

3、李紱的到來。

說了田文鏡,我們就來看一下李紱。

和田文鏡不同的是,李紱在歷史上的名聲就好多了,神童,十歲能詩,十二歲即與里中諸先生結詩社,二十九歲江西鄉試第一,三十三歲成為進士,選庶吉士,正兒八百的科甲出生。

因為擔任過會試副考官,所以手下擁有一大堆粉絲學生,儼然是讀書人的領袖,也就是所謂的清流派領袖。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正因為如此,雍正皇帝對他也特別重視,沒辦法,這就是一股勢力,包括反對雍正帝改革的那些人也想要把這股勢力收入囊中,比如那個「八爺黨」,這是雍正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雖然雍正皇帝對李紱非常重視,並且也賦予其重任,但對於雍正皇帝的改革政策,李紱是帶有保守態度的,比如,對於雍正皇帝的改土歸流政策比較支持,對於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的政策就比較抵觸,特別是士紳一體當差,簡直是反對了。

所以,李紱在做廣西巡撫時,就比較好地執行了雍正皇帝的政策,在那期間,他查處了原廣西巡撫陳元龍等貪污捐納銀款824700餘兩之積案,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嘉獎

雍正三年八月,李紱被任命為直隸總督,也就是在這一年,李紱路過河南,看到了田文鏡的士紳一體當差的改革政策,他頓時勃然大怒。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清代士紳形象

當年,由於河南省地處黃河中游,泥沙淤積,河床抬高,黃河很容易泛濫成災,身為河南巡撫、總督的田文鏡將治理黃河作為頭等大事,因此,每逢汛期,就要對黃河大堤進行加固。

因為人手不夠的問題,河南開始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於是,原本不必參加勞役的秀才、士紳等也要上河堤,否則就要自己出錢僱人代替,這一政策的發佈,引起了河南士紳階層的強烈不滿,加上田文鏡在實行過程中的操切,河南封丘發生了生員罷考事件。

沒有辦法,本來那些士紳階層正享受着朝廷賦予的免除徭役和賦稅的特權,你一下子將他們剝奪了,論誰也受不了,於是,在一些豪紳們的支持下,那些生員們開始罷考了。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雍正二年,封丘縣130餘名秀才竟然只有23人參加考試,而在開封府院試的時候,罷考的秀才們開始聚眾圍堵大門,不但自己不考試,還阻止其他考生,強行搶去並撕毀少數考生試卷。

而這一行為,得到了河南境內科甲出身官員們的縱容和甚至暗地裡的支持。

田文鏡奏請雍正皇帝對此進行了從嚴處置,將領頭的兩人斬首示眾,確保了士紳一體當差的順利推行,以充足的人力和精心的治理,不僅保證了黃河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對漕運的暢通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雍正皇帝為此大力表彰田文鏡,「整飭河工,堤岸固守,河汛安瀾,年歲豐稔,襟畏法,正已率屬,地方寧謐,而每事秉公潔已,謝絕私交,實為巡撫之第一人。」

但是,李紱對這一結果是完全持有反對態度的,因為李紱就是這些科考出身中的一員,好不容易進入到擁有特權中的一個,這一改革就把自己打回原形,誰受得了?更何況,自己還是這些讀書人的領袖,自己不聲張「正義」,誰聲張?

於是,在雍正四年,他上摺子,彈劾田文鏡,說田文鏡身為封疆大吏,竟然羞辱讀書人,禍害百姓,田文鏡隨即彈劾李紱,指出李紱和那個被彈劾的黃振國為同榜進士,他們相互勾結,反對新政。

這樣一鬧,全國人都知道有一個田文鏡,對待讀書人苛刻,一下子將他推向了所有讀書人以及官員士紳的對立面,本來,田文鏡就因為改革得罪了很多人,這一下,他把全國官員士紳都得罪了,真正成為一個孤臣。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同年,浙江道監察御史謝濟世彈劾田文鏡結黨營私有負聖恩、並且貪虐不法,一共有十大罪狀,和當初李紱彈劾田文鏡的摺子如出一轍。

此時的雍正皇帝,本來想要調和李紱和田文鏡的關係,謝濟世的彈劾讓他突然警惕起來。

4、雍正皇帝最後的心思。

謝濟世的突然發難觸動了雍正皇帝的敏感神經,他想起了當年百官彈劾年羹堯時的情景,也想起了當年百官紛紛推薦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時的情景,腦袋一麻,以清流派為代表的朋黨再次出現了。

他迅速作出了決策。

下詔嚴厲斥責李紱、蔡珽、謝濟世等人結黨營私,干擾國政,並且誣陷大臣,謝濟世的官職被剝奪,發配到軍中,黃振國、汪諴被處死,邵言綸被發配邊境,李紱被議罪21款,革職交刑部審訊,並兩次決囚。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然而,雍正皇帝並不想真的殺掉李紱,對於這個人物,他要將他留給自己的兒子,自己已經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而他的兒子弘曆要做一個太平盛世的皇帝,正需要這個清流派領袖的支持。

於是,就有了開頭那段《雍正王朝》的情節,這個情節雖然虛構,但卻從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雍正皇帝當時的心理和一定的史實。

雍正皇帝將設么李紱的詔書交給自己的親兒子,讓他去籠絡天下的讀書人,而對於三阿哥和碩誠親王胤祉,他似乎早就看透了他虛偽的一面,目的就是要剝奪他的權力,真正地屈服於自己。

歷史上,誠親王胤祉私下怨言,對十三阿哥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死缺少哀悼之情,被剝奪親王爵位,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對於田文鏡,即便是後來他在70多歲時因為河南災荒問題有些晚節不保,但是雍正皇帝還是對他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儘力地去保護他。他知道,如果沒有自己的保護,這個為了自己的改革大業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一生的孤臣,恐怕就不會得到善終了。

有幸的是,田文鏡死在了雍正帝的前面,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鏡病死,享年七十二歲,謚端肅。

雍正皇帝命河南地方官為田文鏡設立祠堂,同時下旨讓田文鏡葬在泰陵(雍正皇陵)附近,田文鏡入祀賢良祠。

雍正十三年,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胤禛駕崩。

雍正皇帝死後,他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曆即位,是為乾隆皇帝。

乾隆為何討厭田文鏡?因他,自己磕頭無數,還差點未救下李紱 - 天天要聞

乾隆皇帝一上台,就提拔李紱,同樣的,他在各種場合多次表達對田文鏡的不滿,將田文鏡說成是一個十足的酷吏形象,他將雍正事情的三大模範總督進行排名,「鄂爾泰、李衛、田文鏡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文鏡不及衛,衛又不及鄂爾泰。

在一次乾隆祭祀他的父親雍正皇帝時,他表現出對田文鏡墓的不滿態度,於是,這個墓迅速被拉平了。

面對乾隆皇帝的態度,那些對田文鏡甚至於對雍正皇帝憎恨的人,開始聲討田文鏡,河南巡撫雅爾圖為了迎合乾隆,請求將田文鏡的名字移出賢良祠,並且追求田文鏡的罪行。

然而,乾隆皇帝卻並沒有這樣做,他雖然討厭田文鏡,但是他也知道,沒有田文鏡,就沒有他的父親雍正皇帝的改革成就,也不會有自己因此得到的清流派支持。

另外一個原因,也許他並不那麼討厭田文鏡。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