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一名15歲的中學生
請各位家長快來看看未成年人對網絡遊戲的真實想法吧!
當今世界,科技蓬勃發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代言詞。智能手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常被稱為「APP」)的多元化發展,更是它能夠立足的主要原因。
01
凡事有利就有弊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直飽受爭議的網絡遊戲。孩子沉迷網絡遊戲耽誤學業,家長的斥責聲逐漸強烈,輿論風波越來越大。針對未成年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問題,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國內幾乎所有大小型網絡遊戲都對防沉迷系統升級與加強,限制了大量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網上各方也出現了反對和贊同的不同聲音。
02
網絡到底是「敵」還是「友」?
網絡遊戲創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種娛樂方式。不論是學業,工作,生活上的壓力,人們都習慣通過玩遊戲進行放鬆和調節。
例如我吧,我既是一名學生,又是一名遊戲玩家。我深知網絡遊戲的快樂,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網絡遊戲可以在我們遇到煩心事時舒緩心情、減輕壓力,還可以提升反應力,鍛煉團結協作能力。網絡遊戲中的一些角色雖然是虛擬的,但很多角色背景、人物故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看過、聽過的;在科技的烘托下,親情、戰友情、師生情讓我們感同身受,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真的是網絡遊戲害了孩子?遊戲的初衷沒有錯,只是孩子們在放鬆、解壓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才使沉迷遊戲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未成年人的自制力有一定缺陷,但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03
父母是否認真思考過以下問題?
孩子為什麼愛玩網絡遊戲?
除了放鬆心情外,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家庭中,孩子們大部分是00後,而家長大部分是70、80後。年齡之間的差異,使各自的思維表達、生活經歷、關心話題都大為不同。孩子在網絡游戲裏可以得到獎勵、誇讚,收穫團隊努力奪取勝利的喜悅,這些正是孩子在生活中缺少卻又渴望獲得的。網絡遊戲的虛擬世界裏,沒有老師的批評、父母的嘮叨,更多的是快樂和成就感。
你在孩子眼裡的形象是怎樣的?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是一個為了孩子與家庭而努力工作、奮鬥的形象。然而,在孩子眼中,是「父母不讓我玩遊戲,自己在那刷手機」「父母整天就愛去打麻將」等等截然相反的形象。
身為家長,首先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孩子雖然思想不完全成熟,缺少社會經驗,但是他們一直都觀察着父母。「為什麼父母可以,我不可以?」這就導致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糾紛與誤會逐漸增多。有時間,放下手機,帶着孩子一起郊遊、一同運動、共讀一本書、學做一道菜,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當然,有的孩子也會發表抨擊父母的言論。也許他們還沒有看到父母為了家庭辛勤付出,所以,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試着明白自己的辛苦,了解彼此,增進感情。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沉迷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所以,嚴格控制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的相關舉措是利大於弊。希望通過防沉迷系統,家長們與孩子的關係可以得到改善,網絡遊戲能夠更加健康、良性的發展。不過,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中國國產網絡遊戲能在國外深受好評,是外國網友對中國科技水平的認可,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體現。
來源:原創 法治調研君 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