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張凱凱 通訊員 曹小琴 梅儒秋 文/攝
全國首個「中東歐商品」防偽追溯平台亮相中東歐博覽會!今天,記者從寧波保稅區市場監管分局獲悉,該平台通過溯源式、科學化、滲透式的監管手段,實現了數字經濟背景下,進口商品的「源頭可追溯、數據可集成、信用可查詢」。
「目前,首批600餘個品類、30000餘件中東歐商品已完成賦碼追溯。商品上加貼的『溯源防偽二維碼』相當於一張身份證,為中東歐商品進入中國消費市場『正名賦能』,也為消費者權益保駕護航。」保稅區市場監管分局副局長周榮告訴記者。

小小一方二維碼里究竟蘊藏了多少信息?拿起一瓶原產於保加利亞的紅酒,記者試着掃瞄了一下二維碼,在手機彈出的頁面中,看到了這瓶紅酒的「前世今生」。2019年11月03日,這瓶誕生於保加利亞紅酒以水路運輸的形式,從裝貨港薩羅尼卡來到寧波口岸。頁面還詳細顯示了這瓶紅酒的進口商/代理商、二維碼序號、中國海關申報單號等信息。如果消費者對這瓶紅酒的真偽存疑,還可颳去防偽塗層,輸入13位溯源驗證碼進行驗證。

「中東歐進口商品防偽溯源平台是一個開放的平台,集監管機構、平台運營商、進口商、消費者四位於一體。」保稅區市場監管分局局長宋玉池介紹,如今張貼於中東歐商品上的「身份證」,已是自2013年「跨境貿易防偽溯源碼」面世以來的第五代,採用ILD底紋和防偽塗層技術,植入保稅區「ICTM」註冊商標,實現了「全鏈條、全閉環」一體化監管模式。
「手機掃一掃的模式,現在我們社會大眾都能接受。簡簡單單就能獲取跨境商品背後的詳細信息,會讓我在消費時感到非常安心。」在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常年展購物的汪女士表示。
除了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小小一張二維碼,也是寧波一流營商環境的具體展現。對於企業而言,沒有了商品被假冒及串貨的風險,產品的公信力進一步提升,優質的商品流通環境得以形成;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可利用「互聯網+監管」「智慧市監」等系統開展日常監督檢查,以點對點推送形式責令企業及時整改,形成執法閉環,引導企業誠信經營、規範經營。

「中東歐博覽會的盛大召開,為打開中東歐商品國內市場提供了平台契機。今後,我們將持續把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放心舒心消費作為首要任務,繼續完善智慧監管的全鏈條應用,深化閉環式執法檢查,切實打造一流的中東歐貿易市場營商環境!」宋玉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