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謝謝你,華仔!這不是電影,這就是生活

片名:桃姐

導演: 許鞍華

主演: 葉德嫻 / 劉德華 / 秦海璐

上映時間:2012年

豆瓣評分:8.3分

最初,編劇李恩霖拿着親身經歷寫的故事《桃姐》找上許鞍華,希望她將其拍成電影,但許鞍華遍尋投資不着,幸得劉德華及時出手,投了三千萬拍這部電影,成就了一部經典。為了平衡成本,劉德華也親自上陣出演,表示就算虧錢也只是虧我的片酬。再加上他和許鞍華的影響力,許多大咖不計片酬出演,諸如洪金寶徐克、岑建勛、寧浩等。

有網友表示不敢看:人老了後好可怕啊,我不要中風,不要大小便失禁,不要滿臉老人斑,不要生活不能自理,不要住老人院啊!為什麼有人如此抗拒,只因為影片把生老病死說透了,建議老人不要看。

這部戲,基本上所有的情節都是根據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改編的。比如電影里有一場是博納的老闆於冬,被劉德華演的製片人和洪金寶、徐克兩位導演聯合起來騙他追加投資的戲,是真的,只不過騙於冬的那個人不是劉德華。

電影里還有一場是劉德華飾演的Roger Lee帶着桃姐去看自己的電影首映,桃姐說看到很多人中途退場,劉德華說,因為我的戲太難看了。這也是真的,而那部戲叫做《天堂口》。

《桃姐》將鏡頭對準了香港的老人院,用細膩的電影語言講述了一對主僕之間那種不是親情又勝似親情的感人故事。全片都沒有什麼強烈的戲劇衝突,表現的也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類的生活細節。

電影里對電影圈和電視圈醜惡現象的表現,比如劉德華、徐克和洪金寶三位導演和製片人一起演戲騙於冬老闆的錢,以及電視台去老人院慰問,鏡頭前後立刻變臉,換成別的導演可能就會淪為一種無情的鞭笞和徹底的批判,但許鞍華卻只是把它們呈現出來,不去做過多的評價。

人們認為許鞍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是她從香港電影新浪潮時代開始便一貫保持的氣節,特別是在同一代的導演不是隱退便是轉型投入商業的當下,她依然頂着「票房毒藥」的頭銜堅持自己的路數,就連馬可·穆勒也說,《桃姐》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

據《桃姐》的花絮紀錄片《無憾》中介紹,桃姐原名鍾春桃,祖籍台山,自小寄養在一個澳門家庭。生活最艱難時,遇到Roger的祖母,輾轉之下,被帶至香港,成為李家的小傭人。當時,她只有13歲。六十年過去,撫養李家五代人。

許鞍華拍桃姐,好像也就是拍自己。所說的無非是:人有一生,有一件事慢慢經營到底,何以再要有遺憾。

比死亡可怕的是,沒人在乎你的死活,你如孤魂野鬼般在世間行走,無法感知世人所給予的柔情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