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影片是《無罪謀殺:科林尼案》,對於喜歡犯罪劇情片的觀眾來說,很多人早就看過這部影片。
畢竟這部影片早在2019年便在德國上映,如今也只是在5月14號在國內首次上映。
無論從分數還是質量上看,《無罪謀殺:科林尼案》都算得上是一部佳作。
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稱讚集中於導演對二戰的反思上,但反思戰爭的作品不在少數,這部影片相比同題材作品擁有更明顯的優勢,譬如故事的巧妙構思和劇情的和諧發展。
故事開始於一場"密室殺人案",說是密室實際上兇手並不難抓。一個一輩子與鄰為善的老人槍殺了一個著名企業家。
男主萊寧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白律師,這名被殺害的企業家正是他的養父,後者將男主視為己出。
故事的第一個矛盾由此誕生,萊寧一邊要忍受養父被殺害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還要為自己的殺父仇人辯護。
可在開始辯護之後,萊寧卻遇到一連串的困難,這個殺人兇手拒絕對萊寧透露殺人動機,而原告律師是賴寧崇拜的知名律師。
外有強敵,自己這邊的老頭卻不配合,萊寧作為一名新手律師,剛出道便遇到不小的挫折,不過影片的精彩片段也從此開始。
為了調查清楚殺人案件的來龍去脈,萊寧深挖老人的過往經歷,最終摸索出受害者和老頭之間的關係。
原來這一起案件是一場復仇,如今身為企業家的受害者曾經是二戰中的一名軍官,兇手老頭的父親便因為受害者的殘忍而失去性命。
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老頭並未放下這段恩怨,反而在一個準備好的機會中將仇人殺害。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故事平平無奇,那也是因為沒有明白老人為了給自己的父親討回公道受過多少苦難。
這一場悲劇來源於一個並不公平的法案,也是男主在結局中大加指責的存在,這條法律讓不少在二戰中犯下罪行的人免於懲罰。
另一邊萊寧的對手,也就是原告律師也對他傾囊相授。原告律師作為萊寧曾經的法學教授,再一次教會了他如何在職業道德和現實道德之間劃清界限。
就在觀眾都認為萊寧會上演一出"小白打倒權威"的片段時,教授卻主動找到萊寧,想要幫他協調法官,從而讓萊寧能有一個較為合適的處理辦法。
故事的最後的大快人心,萊寧依靠這個案件成功擺脫小白的身份,這場凶殺案最終得到解決,那些不公平的事情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至於能否真正解決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在戲外生活中,在原著小說出版數個月之後,德國便成立了歷史調查委員會來應對輿論的聲討,這一點倒是顯示出藝術作品應有的價值。
雖然不少人已經通過諸多途徑提前看過這部影片,但在我看來《無罪謀殺》是一部值得坐在電影院中好好看上幾遍的作品,無論是層層遞進的劇情還是撲朔迷離的故事發展方向,我想這些都會是一個老觀眾所渴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