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中,69式坦克被美軍摧枯拉朽,專家考察後:99A橫空出世

現在隨着我國軍事工業的發展,我國武器的先進性和高性價比,越來越得到世界的肯定,再加我國武器歷來在國際上的好口碑,物美價廉,服務周到,特別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都喜歡進口我國的武器裝備。現在我國也成了世界主要的武器出口國。

我國武器的出口最初幾乎全是以「無私援助」的方式慷慨打包贈送的,直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我國調整了戰略,更換思想意識,又趕上兩伊戰爭的契機,我國的武器從此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雖然幾經波折,但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好。

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雙方都是當時富得流油的石油輸出國,爭相滿世界撒錢採購武器,一開始都是採購美蘇和北約出產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隨着戰事漫漫無期,雙方開始財力緊張,加上先進武器好多性能在文化不高的士兵手中得不到施展,於是便把採購的目光投向了質優價廉的中國武器。當時我國的69式坦克成為伊拉克購買的最大一宗買賣,69式坦克其實是59式坦克的演化版,是我國比較早的一種改進型坦克,定型後已經是改革開放時期,走出國門才發現與當時國際先進坦克代差太大,無論火控、裝甲、機動都懸殊太大,加上當時的國家政策就是軍隊為經濟建設讓路,於是就沒有在解放軍大量配備。

但是,伊拉克看上了這款坦克,一下訂購了兩千多輛,給當時急需外匯的我國帶來了不菲一筆的收入。其實69式坦克在兩伊戰爭中,表現相當不錯,完全不輸於伊朗引進的英美法等國家的坦克。由此證明,在雙方整體實力、戰爭模式相當的情況下,我國的坦克,在戰鬥力並亞於西方那些先進的坦克。

可是,到了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由於對手變了,戰場條件也變了,我國69式坦克由於被捲入一場特殊的戰爭,備受質疑,蒙受了一場不白之冤。

海灣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極其不對稱的戰爭,以強大的美國為首,多個西方國家參與,不說軍隊數量上的差距,僅僅是雙方軍事科技水平的差距便有天壤之別。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已經率先跨入現代信息化戰爭的門檻,戰場上任何一個微小的作戰單位,哪怕是一架戰機、一輛坦克、一個步兵排,都能通過衛星、後方指揮部、前線信息聯網的高度信息化通訊體系,建立一體化作戰模式,對方哪裡有什麼軍事設施,有多少人,什麼武器,人人都知道,戰爭就像打網絡遊戲一樣明白無誤。

而對手伊拉克軍隊縱然有幾件最新式的武器,但整體戰略模式還是處於冷戰初期水平,最可悲的是比武器更落後的官兵素質,剛一交手伊拉克軍隊就迅速潰不成軍、土崩瓦解。失去了戰鬥力和戰鬥意識伊拉克軍隊,所有官兵就像一群帶着武器的「難民」一樣,只想着「趕緊逃」,這樣的「軍隊」,就算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又能如何,就像當今的胡賽武裝對手沙特軍隊?

戰爭很快就結束了,沿科威特通往伊拉克的道路兩側,布滿了伊軍被擊毀、拋棄的軍車、坦克等各種武器,其中僅大國69式坦克就有700多輛。一時間,「大國坦克不堪一擊」的詆毀在世界甚囂塵上。

為此我國派出了軍事技術人員,親自去戰場考察,才真相大白!原來,很多坦克根本就不是被美軍擊毀的,而是被伊拉克人自己拋棄並自毀的!伊拉克軍隊無能結果讓我國武器背鍋。

豬一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有狼一樣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