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考慮在太平洋進行火箭貨運測試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美軍可能希望在北太平洋中部地區試驗一些新潮的運輸方法——太空運輸。

據美國「戰區」(twz)網站3月4日報道,美國太空部隊正在考慮重新啟動位於約翰斯頓環礁的一個廢棄的基地作為火箭發射場,新的發射場將位於這個廢棄的太平洋島嶼要塞,目的是測試未來運載火箭運送常規「噸級」貨物任務的可能性。

這一項目被稱之為約翰斯頓環礁計劃。美國空軍部(daf)今天發佈的一份意向通知(noi)中透露了這一計劃,參與方包括空軍和太空部隊。意向通知希望「就兩個可回收火箭着陸台即將進行的環境評估,向公眾提供意見」,並評估在環礁上建造兩個可回收火箭着陸台的影響,這兩個着陸台將在連續四年中每年提供多達10次再入大氣層航天飛行器的着陸。相關測試最早可能在今年開始。

星艦和約翰斯頓環礁

意向通知表示,這次計劃的目的是「安全測試和演示通過太空運輸快速交付噸材料,並支持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開發、測試和實驗」。

該項目也被稱為「太空點對點交付」(p2pd)。項目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領導,旨在利用大型商業火箭對全球美軍進行運輸的可行性和實用性。該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但項目對外名稱一直有所變化。

意向通知解釋了太空運輸的優勢:「目前的軍事運輸方式需要數天到數周的規劃,才能在合適的時間向遙遠的地點提供物資。新的試驗將探索太空運輸技術的軍事用途,通過利用商業技術成熟關鍵能力,解決快速全球機動這一挑戰。」

同一份文件也解釋了為什麼選擇約翰斯頓環礁,因為該地點必須「偏遠、安全、由美國政府控制,能夠空中或海上運輸人員和物資,並支持通過駁船,運輸部署和移除再入飛行器」。

其他考慮過但後來被否決的地點包括誇賈林環礁、中途島和威克島。所有這些都是美國在太平洋的領土,誇賈林島已經被建立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試驗設施。但相比之下,約翰斯頓環礁是被海洋包圍的未合併美國領土,「被確定為最安全、最可行的地點」。

環境評估將考慮測試對約翰斯頓環礁的影響。約翰斯頓環礁現在被指定為美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因此美軍需要考察復用火箭着陸台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不過,約翰斯頓環礁也是一處備受爭議的地點,因為該地點在二戰和冷戰期間曾被用作海軍燃料補給站、空軍基地、、火箭和導彈試驗場、以及臭名昭著的核武器和生物武器試驗場。1962年7月,該島舉行了海星一號高空核試驗,這是美蘇在冷戰期間於外層空間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核試驗。試驗造成了大量毀壞,引發了外界的批評。但之後該基地作為美軍的大氣層內核試驗基地,一直進行核爆試驗到1975年。

2003年,美國陸軍終於完成了退役和拆除島上化學武器的工作,以及相關的環境清理工作,隨後廢棄了這一著名的基地。在這個無人居住的受污染島嶼上,一條長達9000英尺的封閉跑道和其他廢棄的基礎設施仍然存在。

這個位於太平洋深處的荒涼前哨基地近年來引起了一些關注,因為有人建議,作為太平洋機場全面升級項目的一部分,作為與中國開戰的應急準備,它應該被重新啟用。不過到了今天,美軍對這個老核武器試驗地點另有他用。

但美國人有了更大膽的想法。在2020年透露,美國軍方正在與spacex以及其他行業合作夥伴合作,計劃用火箭運送貨物。當時,美國陸軍上將、美國運輸司令部(transcom)前指揮官斯蒂芬·r·萊昂斯表示,五角大樓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太空    技術,使相當於c-17「環球霸王iii」(約85.5噸)的貨物重量能夠在一小時內運送到世界任何地方。

到2022年初,五角大樓已授予spacex一份為期五年、價值1.02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從其星艦計劃中收集飛行數據,以演示點對點貨物和運輸技術。

儘管「星艦」項目取得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但目前為止,「星艦」項目的回收實驗依然有好有壞。美國空軍表示,預計到2026年將對火箭貨運概念進行全面演示。

約翰斯頓環礁是否會重新成為火箭貨運先鋒項目的試驗場還有待觀察,但美軍對該地的環境評估的結果將於下個月公布。批准該計劃可能會為該島成為得克薩斯州南部的博卡奇卡基地以外第二個太空火箭回收地點。目前,在美國大陸,幾乎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支持這種試驗。如果約翰斯頓環礁真會成為不斷擴大的可重複使用空間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那麼約翰斯頓環礁也將得到更多的重視。

「戰區」網站評說特別是,這種能力在印度-太平洋戰區未來的突發事件中有着巨大的作用。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預計,該地區未來將發生一場涉及美國軍隊的高端衝突,能夠調用火箭迅速將關鍵物資運送到該地區將具有巨大的價值——但前提是,美軍能掌握這項技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