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歐第一棒揮出,西班牙求饒,德意高層將來華,勸中方別反制

歐盟宣布要對中企加征關稅後,中方宣布啟動對歐反傾銷調查,反擊已經啟動!看到中方「第一棒」已經揮出,西班牙為何率先求饒?與此同時,德意高層立刻宣布要訪華,想勸說中方不要反制,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現在的中歐關係,已經來到非常微妙的節點。在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最高達到38.1%後,中歐貿易關係來到了重要的分水嶺,下一步是雙方爆發貿易戰,還是兩邊經過談判後維持合作路線,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既然歐盟無理對華加征關稅,自然會招致中方的反擊。在6月17日,中國商務部發佈公告,宣布對歐盟進口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揮下了反制歐盟的「第一棒」!

此前,對中方究竟要進行怎樣的反制,外界有很多猜測。有消息稱,中方將對歐洲乳製品、白蘭地、配置大排放量發動機的燃油汽車加征關稅。那麼,中方反制的「第一棒」,為什麼砸在歐洲豬肉產業上?有分析指出,中方此舉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既對歐盟實施反制,又能促進中國相關產業回暖。因為供應增加的影響,中國生豬價格持續下滑,在今年1月均價已經來到14.46元每公斤,而且頹勢還在持續,使得不少養殖戶和養殖企業虧損嚴重。為了讓豬肉價格維持在合理區間,加征對歐洲豬肉及副產品關稅,能讓中國生豬價格回暖。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了155萬噸豬肉,總額60多億美元,其中超過50%來自歐洲。雖然中國對歐洲出口電動汽車總額為115億美元,遠高於豬肉貿易額,但因為歐洲人的飲食文化和習慣,他們很少吃豬內臟、豬耳朵等肉類,但這卻是中國人喜愛的食物。因此,歐洲豬肉不只有中國一個主要市場,而且沒有替代者。中方的反制,就是歐洲豬肉界的噩夢!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是歐洲對中國出口豬肉最多的國家,但他們也是此次歐盟對華加征關稅的主要推動者。看到中方啟動對歐豬肉調查,西班牙反應極其強烈,率先「求饒」,其工業和旅遊大臣表示「中歐不能陷入貿易戰」。西班牙豬肉企業也發聲,希望中歐關係「永世友好」。

西班牙「求饒」後,德國意大利高層也急忙展開行動。據德國媒體報道,該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將在6月21日訪問中國。作為德國政府的對華「強硬派」,也是所謂「對中國去風險化」的主要推動者,哈貝克在今年4月沒有跟隨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不過在歐盟宣布對華加征關稅後,哈貝克公開表示反對,指出德國作為工業出口國,需要開放和公平的市場,並認為關稅是「最糟糕的工具」。同時,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7集團峰會結束後,馬上宣布她將在幾周內訪華。從這個情況看,德意高層這次訪華,有可能是與中方進行談判,尋求達成一份關稅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中方揮出「第一棒」之際,德意高層宣布訪華,看似是與歐盟「唱雙簧」,實則有更深層的原因。以德國的情況看,他們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和最大製造業國家,迫切需要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電動汽車等產品的出口額。意大利作為歐洲的老牌工業國家,近些年經濟持續低迷,進而引發政壇動蕩,10年內已經換了6任總理,他們急需通過提升外貿來帶動經濟發展,因此很想擴大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然而,歐盟對華加征關稅,等於壓縮了德意的市場空間,讓他們失去豐厚的經濟利益。因此,德意高層需要來中國,勸說中方不要反制,並讓歐盟實施符合世貿規則的處置方案。

另一方面,除了已經被「點名」的歐洲豬肉產業,現在歐盟多個行業都非常緊張,因為他們預感到中方的反制力度會很大。路透社指出,除了豬肉,歐洲的乳製品、白蘭地、大排量汽車、等多個行業,都非常依賴中國市場。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維辛指出,如果中歐爆發「貿易戰」,對歐洲就是一場「災難」。可以看到,事態發展到這一步,歐盟才意識到,自己在這場博弈中處於絕對劣勢,因為中方的反制手段有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德意高層準備訪華,可能是來試探中方的貿易反制力度和態度,尋求影響中方的做法,來給自己謀求更有利的條件。

不得不說,歐盟現在挑起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可以說非常不理智。然而,類似的不理智做法,歐盟已經幹了一次。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盟就在美國的影響下,積极參与對俄羅斯的制裁,主動切斷對俄貿易關係。結果,失去了俄羅斯的低價能源,歐盟很快面臨通脹加劇、民生成本增加等問題,引以為豪的製造業也大量流失。現在,歐盟在衝突、能源、移民等諸多問題加持下,又主動發起對華貿易戰,這隻會造成他們進一步的衰弱。甚至可以說,歐盟的做法根本不是為自身利益考慮,而是為美國政策服務。這樣的歐盟,只會讓自己墜入無盡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