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野資歷最老的副軍長,隨着新軍長上任,被調去支援地方軍區

1949年,在渡江戰役發起之前,各大野戰軍番號改編,並設立兵團一級領導機關

作為四野並沒有立即組建兵團,而是部隊南下抵達中南時,才陸續接到組建兵團的任務。洪學智回憶,他率領43軍抵達江西九江後,接到四野總部要組建兵團部的指示。將領紛紛調任兵團司令、政委、副司令、副政委、兵團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等。

這樣就軍一級就空出不少位置,不少副軍長被提拔為軍長,如方強擔任44軍軍長,李作鵬擔任43軍軍長,曹里懷擔任47軍軍長,吳瑞林擔任42軍軍長等。但也有不少副軍長職務不變,如楊國夫。

說起縱隊或軍級副職,誰的資格也沒有楊國夫老。


1946年8月,6縱組建時,楊國夫擔任縱隊副司令。當時已經成立5個縱隊,其他縱隊副司令有1縱梁興初,2縱吳信泉,3縱曾克林、4縱韓先楚。

隨着部隊擴編,到1947年7縱、8縱、9縱、10縱成立,到1948年5縱、11縱、12縱成立。後面擔任副司令員的,從資歷上都沒有他深。而第一批的四副司令,曾克林當過3縱司令,韓先楚接替曾克林擔任3縱司令;吳信泉接替39軍政委後,又接替39軍軍長;梁興初調任10縱司令,後改為38軍軍長。等於說第一批5位副司令中,只有他一直擔任副職。

1949年,全軍改編番號後,他擔任副軍長,跟着洪學智、賴傳珠領導的43軍南下中南,參加湘贛作戰,部隊在解放江西九江後停下來,等待地方幹部過來接收。

此時上級向部隊正式公布整編的番號,並組建兵團,洪學智、賴傳珠分別擔任15兵團副司令員、政委等職。

這樣43軍軍長、政委空缺,誰來擔任軍長。按說老資格楊國夫可以,他已經多次與該軍主官錯失。因為陳光離任後,空降洪學智,洪學智離開後空降黃永勝,黃永勝離開後,洪學智再調回來。總之,楊國夫副職沒有變動過。

此次上級調同為副軍長,卻兼任師長的李作鵬擔任軍長,而楊國夫被調江西軍區擔任副司令。

15兵團為支援江西軍區建設,調43軍156師,44軍157師, 48軍161師留江西,負責剿匪等工作。同時,也將楊國夫調離主力,到地方軍區。


楊國夫是非常能打的將領,在抗戰時期被稱為夏伯陽式的人物。任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很快開闢臨淄壽光桓台長山等抗日根據地。此後,奉命發展清河平原根據地,不僅要對日寇作戰,而且還對頑軍進行反擊,戰功彪炳。擔任清河軍區司令員、渤海軍區司令員。

可在解放戰爭時,顯得「默默無聞」,更多是配合司令員工作。

至於為何一直擔任副職,或許作戰習慣、年齡都有關係。四野首長喜歡能打仗的指揮員,而且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如把能打仗的鐘偉從師長提拔為縱隊司令。

不僅如此,自1947年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後,東北我軍粉碎敵人企圖後,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開始更為主動出擊,發起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而且將很多能打仗的將領提拔到一線作戰部隊司令員的位置,如1縱換成李天佑,3縱換成韓先楚,四縱再次換成吳克華,組建10縱調梁興初擔任。這些都是能征慣戰的將領。

當然還有與年齡、身體有關。從年紀上來說,他比很多縱隊司令大好幾歲,比1縱李天佑大9歲,2縱司令劉震大10歲,3縱韓先楚大8歲,4縱吳克華8歲等。

從身體來說,不少將領非常能打,但因身體原因而離開重要崗位,如原7旅(6縱16)旅長彭明治;4縱司令胡奇才,曾經指揮部隊殲滅一個師,成為部隊進入東北第一次以整師建制殲滅。而且在塔山阻擊戰前線指揮等。他就是因為身體不好,需要到後方休養,而前線作戰緊張,需要一個指揮員作戰主場,因此吳克華再次擔任司令,他改為副司令,可以兩者兼顧。

至於還有其他因素,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