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星際客機」最早下周載人試飛

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是一艘可重複使用的錐型飛船。 圖源:NASA官網

載有「星際客機」的「宇宙神5」型火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待命。 新華社發

由於運載火箭出現故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5月7日宣布推遲美國波音公司「星際客機」(Starliner)載人試飛,時間不會早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17日18時16分(北京時間18日6時16分)。

波音公司的「星際飛船」項目多次因技術問題推遲計劃。波音於2014年與美國航天局簽約,為後者開發用於商業航天載人任務的飛船,原定於2017年交付運營,但至今未完成載人試飛。

首秀取消

「宇宙神5」型火箭出現閥門故障

原定6日夜間展開的試飛因運載該飛船的「宇宙神5」型火箭出現閥門故障取消。美國航天局說,在對發射數據進行徹底檢查後,研製火箭的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決定替換掉火箭上部液氧艙一個壓力控制閥門。

「星際客機」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6日22時34分(北京時間7日10時34分)開始首次載人試飛,搭乘「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6日在網絡直播中宣布取消發射任務,當時距原定發射時間約2小時,兩名美國宇航員已進入飛船。

技術人員協助兩名宇航員離開飛船,等待下一次試飛。「星際客機」再次試飛前,宇航員布奇·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將在位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美國航天局約翰·肯尼迪航天中心待命。

若試飛成功,波音公司後續將展開更多載人航天任務,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

「星際客機」

一艘可重複使用的錐型飛船

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是一艘可重複使用的錐型飛船,整體為白色,帶有黑色和藍色裝飾,高約3米、最大直徑4.5米,最多可搭載7名乘客。但美國航天局的工作人員通常會容納四人。

近十年前,該公司選定了「Starliner」這個名字,這是波音早期「平流層客機」和當前「夢想客機」名稱的變形。

按計劃,「星際客機」將耗時約26個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在那裡停留8天後返回地球,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或西部其他地區着陸。

波音公司承諾在首次載人試飛成功之後為美國航天局進行六次「星際客機」旅行,這將使該公司的飛船旅行項目持續到空間站2030年結束運營的時間。該公司表示,第五個席位將提供給私人客戶。此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已經定期向大亨甚至渴望讓本國公民前往空間站停留幾周的國家出售座位。

搭載人員

兩名宇航員都當過海軍飛行員

由於「星際客機」試飛多次推遲,首次飛行搭載的宇航員人選也多次變更。這次試飛搭載的宇航員是現年61歲的布奇·威爾莫爾和現年58歲的蘇尼·威廉姆斯,兩人幾年前都曾在國際空間站上待過幾個月。

路透社報道,威爾莫爾是美國海軍退役軍官,曾系田納西州朱麗葉山的前戰鬥飛行員,自2009年起曾兩次前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累計停留178天。

威廉姆斯是一名退役海軍試飛員,來自馬薩諸塞州尼達姆,飛過30多種不同飛行器。她自2007年起曾兩次前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累計322天。

兩人參與了飛船的開發,並堅稱「星際客機」已經為黃金試飛時間做好了準備,否則他們不會系好安全帶參加發射。「我們不會把頭埋在沙子里,」威廉姆斯告訴美聯社,「當然,波音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我們要保證質量,目光都集中在航天器上。」

命運多舛

十年來多次因技術問題推遲試飛

自2011年美國穿梭機退役後,美國計劃大力發展商業載人航天。波音公司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4年與美國航天局簽約,為後者開發用於商業載人航天項目的飛船。

依據最初計劃,這兩家企業開發的飛船應於2017年展開載人飛行任務,但雙方均未如期完成任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2020年才完成首次載人試飛,此後多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波音公司的「星際飛船」項目也多次因技術問題推遲計劃。2019年12月,「星際客機」飛船首次不載人試飛未能進入預定軌道,被迫取消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2021年8月,飛船第二次不載人試飛因火箭推進系統故障推遲,直至2022年5月才完成。2023年7月,飛船計划進行首次載人試飛,卻因飛船纜線外的保護帶材料可燃和降落傘傘繩強度不達標而推遲至今。

采寫:南都記者 史明磊 部分內容綜合新華社、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