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第二天,因為部隊進攻不力,讓東線總指揮許世友發了火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是許世友上將一生指揮的最後一次作戰,作為廣州軍區司令員、東線廣西方向總指揮,他一手規劃和指揮了作戰全程,取得了攻克越北兩個省會重鎮,殲敵4萬餘人的戰果,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但因我軍多年未戰,編製體制不合理,訓練水平較低,平轉戰非常勉強,作戰期間面臨了重重困難。如作戰第二天,就讓許司令着了大急,發了大火。

1979年2月18日,全線打響了一天多,戰役企圖已經暴露,要實現殲滅省會高平之敵的目標,就要看北側第41軍和南側第42軍對進穿插合圍的速度和效果了。許司令坐鎮設在廣西南寧的廣州軍區前指,密切關注着戰役進程。

在高平以北,第41軍121師先頭363團不顧一切奪路前進,於當晚插到了3號b公路,佔領了841高地,第一個穿插到位。隨後的師基本指揮所和362團進至天豐嶺地域,全師最後的361團剛剛通過宗梅。另一路123師先遣隊367團2營在溝里、扣旺、打蘭接連遇到越軍伏擊,並與乘汽車的越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第41軍前指根據廣州軍區前指的指示,命令先遣隊在安樂地區搶佔有利地形,抗擊乘汽車的越軍衝擊。然而率領先遣隊的123師前指錯誤理解了軍命令,既沒有認真分析敵情,也沒有及時向軍指揮所反映情況,就將先頭分隊回撤至龍萬西側地區組織防禦,因而喪失了時間和既得戰果。

121師361團原定隨363團之後跟進,卻在17日出境時繞了遠路,搞得非常疲勞。18日凌晨過了通農以北的班麗後,因隨隊指揮的副師長誤信傳言,將部隊停下,致使該團在途中停留了4個多小時。18日上午,361團通過通農縣城後又因地圖錯誤而走錯了路,再次繞路折返,結果落到了全師最後邊。18日夜裡通過宗梅弔橋時,361團後勤第二梯隊被越軍火力隔斷,未能跟上。團主力也一路連遭越軍襲擊,隨團的民工隊伍中還混入了不少越軍特工,殺害民工,扔掉傷員,造成了較大混亂。危急事態之下,361團採取非常手段清查隊伍,加強對民工隊伍的監控,加強對指揮所、通信等重要目標和人員的保護,並將抓獲的越軍特工就地滅口,震懾了越軍特工的氣焰。在與越軍特工的鬥智斗勇中,因政策掌握不夠,發生了收繳民工武器、武裝看管民工、捆綁和誤殺民工的事情,造成了較嚴重的後果。

121師預備指揮所當日率領362團3營及師後勤前梯隊近千人隨主力後跟進,途中誤走向安樂方向。夜裡發現後沿原路返回,途經魁剝山谷時,遭到埋伏在兩側山上和混在隊伍中的越軍特工襲擊,隊伍大亂,失去指揮,先後傷亡300餘人,多名領導犧牲,並且丟失了師後勤前梯隊攜帶的全部彈藥、給養、器材、藥品,直接造成了121師隨後的全師給養中斷。而123師隨先遣隊跟進的367團主力在過了通農後,連續多次誤判方位,迷失方向,越走越遠,未能跟上先遣隊,直接削弱了這一方向的進攻力度。

為隱蔽戰役意圖,秘密穿插,121師和123師在穿插中長時間關閉電台,兼程前進。當部隊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由於怕暴露目標,有時也不開設電台。因為一度得不到穿插部隊的戰報,廣州軍區前指和第41軍指揮人員都焦急異常。當遇到敵情和請求指示的時候,兩個師開設電台將情況上報,由於偵察不夠,對當面地形、敵情掌握不明,己方各部的聯絡也時斷時續,向上級報告的情況就無法做到全面,甚至還有錯報,這就導致第41軍和廣州軍區前指難以掌握穿插途中的具體情況和進展,也就不容易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

第41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在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建立大功,123師367團(前身為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2師34團)榮獲了「塔山英雄團」稱號,121師361團(前身為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0師28團)榮獲了「守備英雄團」稱號,都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團隊。然而這次對越作戰開始後,這兩個英雄團卻多次發生失誤,屢縱戰機,已經不可能按原定計劃完成任務,自身還受到較大損失。

見到仗打成這個樣子,虎將許司令非常惱怒,在指揮所里轉來轉去,壓抑不住火氣,「熊樣」、「奶奶樣」、「怕死鬼」的話都罵出來了。廣州軍區周參謀長看老首長如此焦急,只好在一邊勸慰,並提出變更部署的建議。只是他們想不到,第三天的戰鬥更加激烈和白熱化,遇到的困難也更加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