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利好!新加坡隊18日才能全員集齊:備戰國足僅剩3天!

隨着國足和新加坡隊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大名單,即將在3月進行的背靠背比賽備受關注。特別是新加坡隊在日本籍主帥小倉勉的帶領下,首次公布了包含8名海外聯賽球員在內的26人大名單,展示了對年輕球員和海外經驗的重視。《足球報》的介紹顯示,這一新政策是新帥上任後的一大變化,八名海外球員中,有一人在比利時乙級聯賽效力,其餘七人則分佈在東南亞各國的聯賽中。

新加坡隊計劃於3月11日集中,但由於8名在海外踢球的球員可能因俱樂部比賽安排稍遲歸隊,這對新加坡隊的備戰計劃構成了挑戰。特別是泰超球隊和印尼超級聯賽球員的歸隊時間將受到所在俱樂部賽程的影響,最關鍵的是,比利時乙級聯賽的前鋒伊爾汗-凡迪,預計至少需要到3月18日才能返回新加坡,這意味着全隊完整集結的時間非常有限,僅剩三四天便要迎戰國足。

對比之下,中國男足的集結情況則更為有利。預計在山東泰山參加亞冠的比賽結束後,即3月14日,國腳就能全部集中。這比新加坡隊預計的全員集中時間早了四天,無疑為國足提供了更多的準備時間和調整機會。這一時間差為國足帶來了顯著的籌備優勢,使得球隊能夠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戰術磨合和體能調整。

然而,新加坡隊大量海外球員的情況也引發了對中國足球現狀的深思。儘管國足能夠更早集結,享受着備戰的時間優勢,但新加坡隊擁有的大量留洋球員凸顯了中國足球在培養和利用海外資源方面的不足。中國足球目前還主要依賴本土聯賽中的球員,這既是一種實際的選擇,也反映了中國足球在國際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限制。

這種情況既是對中國男足短期內集結和備戰的利好,也是對長期發展和球員培養策略的一種無奈。國足在即將到來的比賽中雖然佔據時間優勢,但新加坡隊的這種人員構成和籌備模式,無疑給中國足球界提出了更廣泛的思考——如何有效地結合國內外資源,提升球員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如何在未來的國際賽事中更好地發揮中國足球的潛力。(老邱 中超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