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劍
據央視軍事報道,近年來解放軍海軍潛艇力量高效發展,「巨鯨」不斷入海,從去年開始列裝海軍的「大黑魚」,長征18號戰略核潛艇,更是頗受軍迷關注。
央視報道披露的畫面顯示,長征18號艇已經參加了解放軍海軍在南海的演訓行動,此次演訓,仍然劃為紅軍對藍軍,也就是一次面向實戰化的訓練。長征18號艇艇長張曉鵬坐鎮指揮的潛艇扮演紅方角色,對面藍軍布下陣勢,以反潛機、巡邏船、驅逐艦等組成嚴密的防守網絡,張曉鵬必須努力指揮長征18號艇突破包圍圈,只有擺脫了藍軍的糾纏,作為紅軍的長征18號艇,才有機會打響反攻。
作為資深的潛艇專家,張曉鵬曾在多艘潛艇上任職,各型潛艇的性能,以及潛艇的發展對他而言瞭然於胸,張曉鵬認識到,時代在發展,潛艇技術和反潛技術也在發展,只有不斷立足實際,與時俱進,才能找到新的指揮作戰方案。多年來,張曉鵬帶領的團隊曾在一空二白的情況下創造出自己的理論考核指標,確保國產核潛艇完成試航,他的團隊也曾在處理特情時,以冷靜有效的手段化解故障危機。
這一次面對藍軍圍堵,張曉鵬照常鎮定冷靜,在纏鬥20多個小時之後,他指揮核潛艇進入靜默狀態,有意「示敵以弱」,給對方製造錯覺,由於新的長征18號艇性能更好,因此能夠在靜默狀態下潛航,對方逐漸找不到長征18號艇的位置信息,這給長征18號艇突破跟蹤限制,尋找反擊創造了相應的條件。
這一次訓練堪稱意義重大,用張曉鵬的話說,只有不斷攻克難題,創新發展,才能確保「時刻待戰、隨時能戰」。
眾所周知,戰略核潛艇肩負的是核威懾使命,但是在面對真正對手時,對方也不會輕易露出漏洞,甚至會安排專門的反潛力量來跟蹤核潛艇。對於游弋在大洋深處的「大黑魚」而言,除了依靠己方護航力量來保護自身之外,加強訓練、尋求實戰策略也是重中之重。
作為世界上主要的軍事大國,美國和俄羅斯都有發展戰略核潛艇編隊,都有注重實戰訓練以及導彈試射。中國是堅持和平發展的國家,我們的戰略核潛艇編隊主要肩負震懾對手、維護和平的使命。作為一種二次反擊力量,戰略核潛艇的存在,能夠確保蠢蠢欲動者不敢越雷池一步。長征18號艇的成功發展,正說明我們的核潛艇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這是值得我們自豪驕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