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原阻擊戰,傅崇碧回憶這場戰役,用四個「最」字描述,很直觀

鐵原阻擊戰抗美援朝時期,最著名的阻擊戰之一。這場戰役的前線指揮員,是被稱為「儒將」的傅崇碧。

這場戰役在傅崇碧晚年的回憶錄中,並沒有加入多少感性的描寫,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下四個「最」字。是63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戰鬥。

63軍的前身,是抗戰時期冀中軍區主力發展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為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楊成武、鄭維山先後擔任軍事主官。

1950年11月,傅崇碧從64軍調任63軍任職。

為何說他是一位儒將呢?

傅崇碧自1932年參加紅四方面軍,成為一名宣傳員。在發展川陝根據地時,他組織協調能力非常好,作為本地人,到地方工作便於根據地建設工作。他先後在儀隴縣、長池縣任職,配合主力,發展根據地。

抗戰時期,他被派往晉察冀軍區作戰部隊擔任政治幹部,解放戰爭時期,職責沒有變。直到19501年11月之前,他還一直擔任政工職務。

對於這位「儒將」,用一般人的思維去判斷,能不能打硬仗呢?在鐵原阻擊戰後,得到充分證明,是可以的。

鐵原阻擊戰是關乎前線志願軍的安危,後方物資補給以及傷員能否安全轉移。兄弟部隊在他們前面設防,沒有攔截住。63軍能否抵擋住敵人進攻呢?有人曾擔心傅崇碧,能否打贏這場阻擊戰。

當部隊接到命令後,冒雨進入陣地,搶修工事,彭老總親自打電話告訴他鐵原的重要性,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半個月。

當戰鬥打響後,敵人用飛機、坦克、大炮為掩護佔領陣地,63軍利用夜間組織力量奪回來。戰鬥最激烈的新村北山、162、167.1等高地,是通往我方縱深陣地等必經之地一個營阻擊數倍於己的敵人十幾次進攻,堅守四天三夜。

戰鬥進行13天時,敵人始終未能進入鐵原,這時候接到彭總電話,鐵原物資傷員已經轉運,前線志願軍也轉移出來,阻擊任務完成。

這場戰役中,傅崇碧本人經過十幾天作戰,消瘦25斤。戰鬥的勝利是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彭總來63軍視察,對傅崇碧說:讓西北部隊選3萬餘人補充你軍。從這簡短的話語中可以聽出,戰役有多激烈。

在傅崇碧晚年寫回憶錄時,關於鐵原阻擊戰,他沒有過多的感性描寫,在文章最後寫道:這是63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戰鬥。

63軍的前身晉察冀3縱,在解放戰爭中,參加大大小小的戰役:像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保衛戰、易滿戰役、正太戰役、青滄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察綏戰役、扶眉戰役、隴東追擊戰和蘭州戰役、寧夏戰役等。

這些戰役,63軍一直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像鐵原阻擊戰這樣的戰鬥,也是第一次,從傅崇碧的四個「最」字,不難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