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分五路攻入城內,烏軍在東烏最後陣地,利西昌斯克已岌岌可危

北頓涅茨克,烏軍剛失守不久,前腳撤離至利西昌斯克。俄軍就快速架設了浮橋,坦克、步戰車、自行火炮等主戰裝備組成的機械化集團,就浩浩蕩蕩地渡過了北頓涅茨克河,兵鋒直指利西昌斯克——烏軍在盧甘斯克的最後一處陣地。

現在,網傳俄軍已經從五路攻入利西昌斯克,殘酷且血腥的巷戰打響,城內到處都是槍炮聲,以及俄軍投擲航空炸彈的巨大爆炸聲。

烏軍耗費了數年打造的利西昌斯克防線,一夜之間,就被俄軍撕開了口子,可見俄軍的攻勢有多麼地猛烈,一改此前在北頓涅茨克之戰中慢吞吞的節奏。

俄軍背後肯定有高人,看來熟悉此處地理環境的盧甘茨克武裝力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早就將烏軍的作戰部署,摸了個一清二楚,以方便俄軍的重裝機械化集群的高速穿插。

在取得制空權下,俄軍對利西昌斯克的進攻,可謂毫無顧忌,採取榴彈炮火箭炮狂轟,坦克推進,步兵跟上的戰術,在逐漸蠶食烏軍的防禦陣地,進一步壓縮對手的生存空間。

俄軍打得不急不躁,反倒是防禦方面的烏軍,被俄軍猛烈的炮火切斷了利西昌斯克與南部的聯繫,對於烏軍來說情況不妙。

目前的態勢,烏軍的增援部隊上不來,作戰物資補給也無法送達。城內的守軍陷入了突圍困難,防禦也困難的兩難窘迫狀態。

外界包括烏軍總參謀部,似乎都低估了俄軍的推進速度。此前,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作戰,一直是磨磨蹭蹭地,「結硬寨,打呆仗」。

炮火猛轟,坦克隨進,步兵慢悠悠地上來,推進速度並不快。北頓涅茨克,這座10萬人的小城,就打了很長時間,才被攻佔下來。

不料在北頓涅茨克,才攻下來一天時間,俄軍的先頭部隊就和剛撤下來的烏軍,在利西昌斯克的外圍接上火了,焊上遮陽棚似的T-72B3主戰坦克,很快就突破了烏軍的防禦陣地,向城內高速插入。

綜合網絡上最新的報道,利西昌斯克的守軍已經是岌岌可危,在俄軍猛烈炮火的覆蓋,以及前沿電子作戰單位的強烈電磁干擾,烏軍的通訊聯絡已中斷,軍方高層的作戰命令已經無法向營連等基層作戰單位傳達。

利西昌斯克,城內早就已經混亂不堪,烏軍實際上已經是在各自為戰,非常考驗各基層作戰單位。有的作戰單位已經顧不到友軍,開始自行撤退了。士兵們有的用木筏渡河,有的乾脆就抱着一隻木製彈藥箱趟水而去。

對於駐防利西昌斯克的烏軍而言,這就喪失了統一作戰的能力,部隊不能以整體的方式作戰,這也犯了戰場上的兵家大忌。

從目前的戰況來判斷,俄軍攻下盧甘茨克「雙子城」中的利西昌斯克,可謂指日可待。畢竟已經城破,俄軍坦克、步兵都已經插入城中,正在逐街逐巷地與守軍作戰。

原本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可以互為犄角,相互支持。但在北頓涅茨克被俄軍佔領以後,對於利西昌斯克而言,情況就變得極為不利。

烏軍無疑將面對來自俄軍和盧甘斯克武裝的包圍和打擊,尤其是烏軍往南的退路和作戰物資的補給被俄軍炮火封鎖和切斷以後,防禦方官兵的處境就更為艱難了,將面臨戰到死傷還是投降的考驗。

俄軍對於利西昌斯克,是勢在必得,投入了戰機、坦克、火炮等攻堅裝備,而且一改對北頓涅茨克之戰時的磨磨蹭蹭,推進的力度可謂神速。

假以時日,防禦利西昌斯克的烏軍,很難擋住俄軍在空中掩護的重裝機械化集群的攻勢,在消耗俄軍的同時,自身估計也會很快精疲力盡。

俄軍一旦拿下利西昌斯克,則對巴斯地區的作戰,也將告一段落。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長達八年的軍事部署,10萬烏克蘭陸軍主力,都將如過眼雲煙。

在盧甘斯克,俄軍開始「軍民魚水情」,接納當地民眾加入俄羅斯籍,搞發行盧布的「行政」工作,將烏東地區俄羅斯化。

同時俄軍總參謀部,或許即將開啟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三階段,即攻佔哈爾科夫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讓烏克蘭喪失亞速海黑海,成為歐洲最大的內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