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543部隊臨危受命,擊落國民黨偵察機

1957年,蘇聯遠東地區的一座軍事基地正在秘密進行着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蒼茫廣闊的靶場上,隨着三聲撕裂長空般的巨響,三枚銀白色的「炮彈」拖着長長的火焰,沖向了藍天。幾十秒之後,只見天空當中升騰起一片雲團,「炮彈」正中標靶。

這種「炮彈」叫做導彈,是蘇聯最新研製的一種新型防空武器——C-75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也就是被西方稱之為薩姆-2的地空導彈

薩姆-2的地空導彈

朝鮮戰爭後,為封鎖和遏制年輕的共和國,美國與敗退台灣地區的國民黨當局在1954年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得到美援的國民黨空軍肆無忌憚,從1954年7月到1958年底,國民黨空軍出動各型號飛機4500餘架次,對大陸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進行偵察、轟炸。

1957年10月15日,中蘇兩國在莫斯科簽署了《國防新技術協定》。協定中在蘇方提供給中國的四種型號導彈中,薩姆-2型地空導彈系統赫然在列。國防科委將蘇聯供應我國的四種型號的導彈分別規定了代號,其中,薩姆-2地空導彈代號為「543」,即將裝備這種武器的部隊稱為空軍543部隊

國慶十周年,是中國人民的重大節日,同樣也是國民黨高空偵察的重點目標。為此,台灣甚至派出了剛從美國接收過來的「王牌」,兩架RB-57D偵察機

RB-57D偵察機

正是這兩架RB-57D,僅1959年上半年就17次竄入大陸,偵察範圍遍及13個省份。人民空軍起飛202架次戰機攔截,均無功而返,望機興嘆。

為確保國慶十周年慶典順利進行,中央決定使用剛剛組建的空軍地空導彈兵部隊,來擔負起首都的防空作戰任務。此時,一場悄然無聲的高空反間諜大戰已然拉開了帷幕。

1959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花團錦簇,紅旗飄揚,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國慶典禮正在進行。此刻,距天安門廣場幾十公里外的地空導彈陣地上,官兵們嚴陣以待,神情緊張,警惕地注視着首都上空。白天過去了,一切正常,無敵情。國慶節當晚,天安門廣場150萬人載歌載舞觀看焰火,無敵情。此後數天,北京上空陰雲密布,依然寧靜如初。

10月7日,陰雲散去,晴朗的天氣正是偵察的好時機,這一變化卻讓岳振華警覺了起來。

岳振華

2營營長岳振華防空作戰經驗豐富,調到地空導彈部隊前,曾是全軍首位100毫米高炮團團長。因此,對於天氣的變化,岳振華非常警覺,命令部隊嚴陣以待。

上午9時41分,台灣桃園機場起飛一架大型偵察機向大陸飛來,經判斷為RB-57D。很快,五個地空導彈營迅速進入戰鬥準備,迎戰敵機。與此同時,這架RB-57D仍舊像此前一樣大搖大擺地由東南沿海直插大陸。在飛臨上海、南京等地時,高度已經上升到19500米,人民空軍起飛攔截的十多架殲擊機都因升高有限,被迫返航。

眼看RB-57D離北京越來越近,指揮部果斷命令:殲擊機退出戰鬥,由543部隊消滅目標!

11時28分,地空導彈群指揮員張伯華命令所有導彈營進入一等戰鬥準備。11時30分,位於通縣的2營陣地406目標指示雷達發現目標。

隨着目標的臨近,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敵機距2營陣地100公里的時候,岳振華下令3發導彈接電準備。敵機距2營陣地70公里的時候,接通發射架同步。在敵機距離陣地最後60公里的時候,岳振華下達了戰鬥命令:「三點法 導彈3發 28公里消滅目標!」

就在引導技師按下發射按鈕前的一瞬間,上報參謀突然報告:「上級叫等一等。」電光石火間,戰機稍縱即逝。一頭是撞到槍口上的敵機,一頭是「等一等」的命令,就在岳振華猶豫之時,耳邊傳來了引導技師「發射距離到」的報告。千鈞一髮之際,岳振華依據空情判斷,不能再等了!於是,堅定地說出了兩個字:「發射!」

岳振華喊話

霎那間,三發導彈間隔6秒,拖着長長的火焰直上雲霄,40秒後,在敵機距2營陣地28公里時,導彈準確命中敵機,駕駛員王英欽跳傘,降落傘卻被斷裂的機翼割斷,當場斃命。

被擊落的RB-57D殘骸

雖然擊落了RB-57D,但那道差點兒讓它從2營眼皮子底下溜走的命令仍然讓岳振華難以理解。戰後查明,是傳遞命令的中間環節出現了問題。

擊落RB57-D慶功會

戰後,岳振華提前晉銜,由少校晉陞為中校。2營也因作戰有功,全營榮立集體二等功。面對莫大的榮譽,岳振華卻十分冷靜,他深知美國和國民黨空軍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更艱難的戰鬥還在等待着地空導彈兵們。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頻截圖

來源:作者:CCTV國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