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矚目的RCEP協定終於簽訂,這標誌着包括亞太地區、東盟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一廣闊的地理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市場,從而推動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軸。可以說,在美國大搞單邊主義的「風口」,這一協定的簽署,給全球市場經濟和多邊主義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意義非凡。
然而,RCEP剛簽完沒兩天,日本和澳大利亞又傳來一則重磅消息。據環球時報消息,本月17日,澳總理莫里森訪問日本,並和日本首相菅義偉進行會談。會後,雙方宣布《互惠准入協定》這一軍事協議的「大框架」基本達成一致。路透社對此曾評價,這一協議會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兩個盟友進一步捆綁,以此來制衡中國。
到了這裡就比較有意思了。老話說得好,只有暴力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仗劍走天涯」原本也沒有大錯,但如今到了日澳兩國身上,就有點不仗義了。想要在RCEP協定裏面賺錢,同時還捨不得拋下美國這條大腿。吃着東家飯,睡着西家床,日澳確實打得一手好牌。
根據這個協定,日澳兩國將為兩國軍事力量的訓練互訪和聯合軍演確定法律框架。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協定的談判經歷了6年長跑,而且這份協議還需得到兩國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其中的敏感度和難度可見一斑。
對日本而言,這份協議的意義似乎更重大一些。外媒在談及它時,甚至將其與60年前美日簽訂的《駐軍地位協議》相提並論,該協議允許成千上萬的美軍以及軍艦、戰機進駐日本境內,是美日聯盟的核心組成部分。如今又和澳大利亞達成類似協定,這無疑會讓日澳兩國建立更為緊密的軍事聯繫。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日澳就已經開始互相分享軍事物資,到2017年,雙方開始共享武器彈藥等。就在本月初,日澳還參加了美印主導的「馬拉巴爾2020」聯合軍演,四國紛紛派出了自己的主力戰艦,在印度洋重要航道上開展軍事演習,針對目標以及意味不可謂不明顯。
雖然二戰期間日澳也曾拼得個你死我活,但在美國的斡旋之下,這兩個國家正一步步形成軍事同盟,並成長為美國的「左膀右臂」,一南一北,和大洋彼岸的美國遙相呼應,再加上印度時不時出來搞事,美國的「迷你版北約」基本上已成雛形。
日澳兩國經濟、軍事兩手抓,除了響應美國的「大方針」之外,同時也是向美國釋放信號。首先,亞太15國聯合簽署RCEP,美國必然會產生焦慮感,連美國主流媒體都向美國當局呼告「世界不等美國了」,在這種情況下,日澳達成軍事同盟,言外之意不外乎安撫美國,眼下雖然跟着RCEP賺錢,但內心依然忠於美利堅。
其次,吃東家飯睡西家床,換句話說就是「牆頭草」,風往哪吹就往哪倒。可以預料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對大國博弈的局勢,世界各國都會是這樣一種態度。雖然這種方法為人不恥,但也是保全自我的最佳方式,同時還可以拿到更多談判籌碼。最後,眼下美國大選雖然結果已出,但大局尚未落定,所以對盟友來說,目前最佳方案就是一邊合作一邊提防,最好的結果就是一切都重回正軌。
表面上看,日本十分高冷,但RCEP都已經簽了,東亞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首次達成雙邊減稅安排。這種情況就像已經蓋了一床被子,在公共場合卻毫無交流。但世界上從來沒有為了盟友拒絕賺錢的人,誰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