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江岸區,有一條靜謐卻滿含厚重歷史的小路—— 陳懷民路。它宛如一部無言的史書,靜靜訴說著一位英勇空軍英雄陳懷民的故事。
1938年5月,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輕女子,決然地投身滾滾長江,以殉情之姿追隨深愛的人而去,她就是陳懷民的未婚妻王露璐。陳懷民究竟是怎樣的人?武漢又為何會用他的名字命名街道?
陳懷民出生於武術世家,父親陳子祥早年東渡日本求學,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求學期間,一個日本同學無端挑釁,陳子祥憤而還擊,一巴掌打掉對方耳朵。傳說這個日本學生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坂垣征四郎,不過這尚無確切史料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父親愛國思想的熏陶下,陳懷民從小習武,立志保家衛國。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年僅16歲的陳懷民毅然加入學生義勇軍。戰場上的殘酷讓他深刻意識到制空權的重要性,他渴望中國能擁有強大的空軍。當年秋天,中央航校招生,陳懷民憑藉出色的身體素質和堅定信念順利入選。在航校,他學習刻苦、訓練認真,連美國教練都誇他天賦過人。一次籃球場上的偶然相遇,他結識了浙大校花王露璐,二人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1937年8月14日,中國抗戰史上第一場空戰在杭州筧橋上空打響。日軍驕橫輕敵,戰鬥機甚至不護航就出動轟炸機。陳懷民和戰友們抓住戰機,英勇迎敵,最終以6 : 0的戰績完勝,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幾天後,日軍20多架飛機空襲南京,陳懷民駕駛編號2405號霍克飛機升空作戰。面對時速更快的日軍96式艦載戰鬥機,他毫不畏懼,率先擊落一架敵機,又擊傷4架。在日軍圍堵下,他的座機油箱被擊中起火,為保全飛機嘗試迫降,卻不幸撞上大樹,身受重傷。
陳懷民重傷的消息揪着無數國人的心。送往南京醫院途中,數萬群眾夾道相送,向這位英雄表達敬意。宋美齡親自到醫院看望,稱讚他是中國空軍的驕傲。未婚妻王露璐日夜照料,三個月後,陳懷民終於康復。部隊考慮到他傷勢嚴重,想安排他當教練,可陳懷民堅決拒絕:「我學飛行就是為了殺敵報國!」在他的堅持下,王露璐雖含淚卻依然支持他重返戰場。
回到部隊後,陳懷民敏銳察覺到戰事越發嚴峻,日軍頻繁空襲武漢,他所在部隊時刻處於臨戰狀態。1938年2月18日,日軍出動驅逐機29架、轟炸機12架空襲武漢,陳懷民隨隊出征,12分鐘內擊落12架敵機,讓日軍見識到中國空軍的力量。然而戰爭殘酷,他深知每次出征都可能是永別,他對王露璐說:「無論結果怎樣,我是為國而戰,你別悲傷。」還送她一件旗袍,寄託思念。
1938年4月29日,正值狗皇生日,日軍妄圖以一場勝利為天皇獻禮,大規模空襲武漢。陳懷民罕見地回家看望父母,長談後毅然奔赴戰場。下午2時15分,日軍36架戰機和18架重型轟炸機闖入武漢上空,陳懷民和戰友們升空迎敵。空戰中,他憑藉高超技術擊落擊傷 8 架敵機,卻遭到 5 架日軍戰機圍攻。戰機中彈起火後,他放棄跳傘,180度橫空轉彎,撞向尾追的日軍王牌飛行員高橋憲一的戰機。兩架飛機同時墜入長江,陳懷民壯烈犧牲,年僅 22 歲,成為中國空戰史上第一位與敵機同歸於盡的飛行員。
陳懷民犧牲的消息傳來,武漢三鎮數十萬群眾悲痛萬分。他的母親哭瞎了雙眼,未婚妻王露璐一個月後,穿上那件承載思念的旗袍,跳入長江,留下「君不復國,我不復卿」的絕響。而陳懷民所在的筧橋航校畢業學員,大多血灑長空,僅有兩人看到了抗戰勝利。
陳懷民用熱血與生命,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他的英勇事迹,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