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上半年入伍新兵運輸工作全面啟動。在全國各地的高鐵站、機場大廳、客運站,一批批有志青年有序集結,陸續奔赴軍營。
為了讓入伍青年都能帶着榮光奔赴軍營,不少地方都組織了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送兵儀式。南部戰區某調度中心設置「強軍號」紅色主題航班、高鐵、擁軍地鐵專列,優化新兵出行服務質效;在廣東揭陽,當地群眾跳起英歌舞以極具潮汕特色的儀式為新兵送去祝福;在瀋陽北站,94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張健也前來為新兵送行,給他們講當年的戰鬥故事……
在這些充滿儀式感與使命感的送兵氛圍中,新兵們滿懷着憧憬與熱血,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征程。他們身姿挺拔、朝氣蓬勃的樣子,正是新時代青年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
但是,親愛的新戰友,啟程之後的你,可知什麼才是軍旅征途的「通關密碼」?
答案是4個字:堅守初心。因為選擇固然重要,但選擇之後如何走過漫長的軍旅征途,更是一種考驗。
毋庸置疑,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是絕大多數青年官兵投身軍旅的初心。但現實的軍旅生活遠非想像中那樣輕鬆,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嚴格的紀律約束、遠離家鄉親人的孤獨……每一項都是對意志與信念的嚴峻考驗。能否經受住層層考驗,檢驗着軍人的初心。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官兵遭受挫折失意的打擊後,鬥志逐漸消磨,內心變得迷茫,甚至對當初的參軍選擇產生了動搖,對當兵的意義感到困惑。
《士兵突擊》里,史班長和許三多有一段對話,「你想當兵嗎?」「想」「為什麼」「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不後悔,軍人偉大,當兵有意義。」
當兵的意義是什麼?每一名軍人或許都有獨特的理解。當年在長征路上,在一批30歲上下的紅軍將領指揮下,平均年齡十七八歲的戰士跟着20歲出頭的師、團首長,衝破艱難險阻,譜寫壯麗的史詩。和平時期,同樣需要人人心繫國家安危,支持國防建設。「00後」戍邊烈士陳祥榕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正是對當兵意義的生動詮釋。
堅守並非易事。從軍,是一項承載着深厚的家國責任、莊嚴且神聖的使命,選擇軍旅,無疑就是選擇了一條充滿榮耀與擔當的道路。在這條路上,心懷敬畏,才能行穩致遠。這份敬畏,深植於對軍隊鐵一般嚴明紀律的由衷尊崇,體現在對保家衛國這一神聖使命的深刻領悟,更彰顯於面對困難所展現的無畏勇氣。
要知道,一旦踏入軍旅,就不能僅憑一時的喜好隨意終止。既然作出了選擇就要對自己負責,積極融入軍營這個戰鬥集體,全力投入強軍事業,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每一次任務完成好,努力在本職崗位發光發熱,讓自己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也唯有堅定信念,以實際行動去踐行保家衛國的鏗鏘誓言,才能不負國家的信任、人民的期待,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堅守的意義也從來都不是空洞的,而是關乎每一次具體的行動。對行走在祖國邊防線上的軍人來說,堅守的意義就是用腳步丈量祖國的領土,守護山河無恙;對衝鋒在搶險救災最前線的軍人來說,堅守的意義就是人民群眾那句「子弟兵來了」之中所飽含的信任;對參與國際維和任務的軍人來說,堅守的意義便是傳遞和平的信念,展現大國軍人的擔當;對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一次次突破身體極限的軍人來說,堅守的意義就是把自己鑄成一把銳不可當的利刃,時刻準備為保家衛國奉獻力量……這些意義不盡相同,但都源於同一份初心——一切為了祖國和人民。
願每一位報名參軍的青年,在若干年後回想起自己從軍的選擇,記起從車站啟程出發時,收到的無限期許與祝福,依然心潮澎湃,依然為曾經的選擇深感驕傲與自豪。
(作者:亦安)
來源:中國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