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八連副連長 彝族雄鷹王立新烈士)
在之後的戰鬥中,全排官兵前仆後繼,43人中只有2名重傷員被俘倖存,其他人員全部犧牲。後來這2名重傷員被交換回歸,部隊才知道了王立新的英雄事迹。王立新被追記一等功,這2名重傷員也榮立了二等功。
部隊被打散後,8連建制較完整的約2個排和1連部分人員被越軍圍困在一個山頭上。1連連長李和平與8連指導員馮增敏帶隊隱蔽躲藏了3天,但依然沒有等到援軍。在斷水五天後彈盡糧絕,突圍無望,徹底失去了鬥志。於是召開支委會,決定集體放下武器投降。經過與越軍接洽,李和平、馮增敏帶領被圍人員集體投降。
付培德參謀長帶領部分人員向山口突圍時也遭到了越軍阻擊,大部傷亡,電台被打壞,報話員犧牲。輾轉躲藏至18日,付參謀長與8連連長劉興武等人被困在一個山頭上,已無食無水,無力行動。在越軍的不斷喊話誘降下,付培德參謀長及八連連長劉興武等人於19日下午四時下山投降。
448團下轄3個步兵營和5個直屬連,全團約2500餘人,2營一共有五百四十多人。
至此,448團2營包括團副政委龍德昶、參謀長付培德、2營營長雷群榮和部分連、排級幹部在內共219人被俘,其餘323人除肖家喜一人於3月31 日下午18時爬回了祖國,在邊境遇到友軍獲救外,全部陣亡或失蹤。
(鋼鐵戰士肖家喜)
與和越軍同歸於盡的八連副連長王立新及其那些寧「死」不當俘虜而集體跳崖的烈士們相比,參謀長付培德,李和平、馮增敏等人選擇了「生」。
選擇「死」人英勇犧牲,成了人們緬懷的烈士;選擇「生」的人做了俘虜,成了人們唾罵的對象;僥倖爬回來的肖家喜可以成為戰鬥英雄,而與他一起出境作戰,打到彈盡糧絕且再未歸來的332位戰友們呢?
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們的命運卻只有兩個字:失蹤!一個只要不是被俘虜就可以生死由命的代名詞。
據戰後情報顯示,襲擊448團2營的是越軍346師851團(也有說是從太原北上增援的越軍314師一部),從開始的加強營級兵力逐步增加到團級規模,但沒有重炮參戰。越軍發現2營後便突然開火,打了2營一個措手不及。此後又死死咬住2營,利用2營的失誤不斷調集兵力搶佔要點形成包圍,抓住時機四面圍攻,一舉將2營及此後回援的2個連擊潰殲滅,堪稱是打了一個漂亮仗。
後來,越方稱這次戰鬥為「北部邊境戰爭高平地區四次大捷之一」 倒真不是吹噓。越方還公布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越南女民兵用槍押着一長串被俘中國軍人的著名影像,堪為奇恥大辱!
戰後不久,總參組織人員對448團之敗進行了長時間、高規格地調研和查處。楊勇副總長親臨50軍總結,軍駐師工作組的關豁明副軍長被撤職,降為正師級,侯培聚副政委被黨內警告,副軍長劉忠和被降職,調離。150師其他師、團級領導也進行了適當調整。這一戰例後來還被作為加強指揮的反面典型而寫入軍內教材。
如今,曾經發生在祖國南彊的那場血雨腥風,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而從未被官方公開報道過的那場敗仗,在迅猛發展的現代網絡中也早已算不得什麼秘密了。也正是由於網絡資訊的發達,多年來對於那場敗仗眾口一詞的怒罵和斥責,以及各類猜測而出的真相,也在時間長河的洗滌中被澄清,從而慢慢的露出了更多的真容。
同時,對於這場敗仗的回顧,人們的看法不僅漸漸的趨向客觀、理性。更多需要反思的是:在彈盡糧絕且無葯療傷的情況下,他們到底應該選擇「生」?還是選擇「死」?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