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沒有烏克蘭就沒有我們現在強大的國防成就,聽到這種觀點,肯定會有很多人感到詫異,中國強大的國防成就怎麼會和烏克蘭扯上關係呢?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很值得我們深究,那就是中國明明與俄羅斯有着很親密的戰略關係,為什麼俄烏衝突爆發的時候,中國堅持的是中立的立場?
實際上,中國軍工技術的發展,烏克蘭的貢獻甚至要比俄羅斯更大,而中國骨子裡也奉行「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互助之情,這也讓近期深陷國際輿論焦點的烏克蘭再一次將目光看向了中國,因為在他們看來,目前能給予他們幫助和公正的國家只有中國了。
澤連斯基向中國求助
2025年3月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向中國求助,他明確提出了不需要武器,只是希望中國能夠幫助烏克蘭進行停戰、和談、恢復和平,以及戰後的重建。
不得不說,澤連斯基的這三個請求哪一個都不好做,就如停戰、和談這件,美俄已經談的熱火朝天,但同樣是俄烏衝突參與者的歐盟和烏克蘭卻被排除在外,而且普京也說過美俄之間的對話不需要中間話事人,意思就是談判是他們兩國的,不需要第三方參與,毫無疑問這多多少少有點中國名字的意思。
所以說,中國未必能夠插手進美俄就俄烏問題的談判當中,而且烏克蘭想要恢復和平也很困難,畢竟它有着非常獨特的地緣位置和複雜的民族矛盾,這些問題如果無法解決,那想要恢復到徹底的和平是很困難的。
至於說,中國會不會幫助烏克蘭進行戰後的援助?我認為的是正常的貿易往來會進行,將重建任務大包大攬是肯定不會的。
一方面是因為對烏克蘭的戰後重建,政治風險太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投資回報比太低,因為美國已經在施壓烏克蘭以資源償還美國對他們的援助。
其實,澤連斯基選擇向中國求助,一定是對這些問題都有所考慮的,但他也很清楚,只有中國能夠給予他們公平、公正的支持了,而且中烏兩國也有很深厚的歷史淵源。
像我們熟知的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以及殲-15戰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烏克蘭的影子,所以說,烏克蘭促成了中國強大國防的言論,並不為過。
中國強大的國防與烏克蘭緊密相關
大家都知道,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那近1800枚的核彈,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三大戰略核力量,但這種強大的威力放在一個小國里,可以是「保命符」,也可以是「催命符」。
很明顯,它在烏克蘭那裡成為了「催命符」,當年在美俄的壓力下,烏克蘭處理了那些核武器,雖說是簽署了保衛烏克蘭的《布達佩斯備忘錄》,但如今還在施壓烏克蘭的美俄,誰又能想起它呢?
當時,烏克蘭的很多強大軍工產業都解散了,而這也讓中國抓住了這個機會,與烏克蘭展開了「雙引工程」,即引進技術、引進人才。
雖說,我國耗資2000萬美元買走的瓦良格號,它回來的過程很是艱難,但烏克蘭的工程師巴比奇卻是跟隨者瓦良格號回到中國繼續參與航母的改造工作。
正是因為有巴比奇和瓦良格號,我國才能在短短的7年時間裏,擁有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此外,烏克蘭倉庫的「破銅爛鐵」也為我國航母上的艦載機打下了了很好的基礎。
2014年,中國用4700多萬買來了烏克蘭倉庫里放着的三架伊爾-78,平均一架不到1600萬美元,這要比印度買的時候便宜一半,也比俄羅斯報的價格低四倍。
雖然這三架飛機很老舊,而且還都是二手貨,但烏克蘭轉手又將蘇式軟管加油的技術送予了中國,而正是這一下子,將俄羅斯氣的不行,美國和日本也是詫異的不行。
類似於同樣的操作還不止,我國在建造遼寧艦的時候,適配的艦載機成為了一大難題,雖說蘇-33成為了我們的首選,但俄羅斯要求我們至少購買48架才能同意交易。
要知道,一架蘇-33高達3600萬美元,48乘以3600萬美元的數字,放在2008年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然而,就在我們還在猶豫的時候,烏克蘭將本國境內的蘇-33原型機T-10K-3以及一些資料出售給了中國,而這也為日後的殲-15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當然,他們當時肯定也不會想到,中國能夠利用他們的技術強大自己的國防,更何況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防。
所以說,烏克蘭促成了中國強大的國防成就並不是一句誇大的話,當然中國也是一直在為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奔走呼號,就如2024年5月份,中國和巴西提出過關於烏克蘭危機的和平方案。
而這也意味着,烏克蘭戰後的重建和人道主義的援助,中國的參與一定不會少的。
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作者,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