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美聯合軍演背後的博弈:2025年全球戰略格局的三大看點

2025年02月18日10:12:04 軍事 1138

2025年2月,全球軍事動態頻頻引發關注——中俄高調開展實戰化聯合軍演,美國則罕見與中俄同台參與巴基斯坦主導的多國海上演習。這些行動背後,既有大國合作的表象,更有深層的戰略博弈。本文從三組關鍵數據切入,解析軍演背後的國際局勢變化。

中俄美聯合軍演背後的博弈:2025年全球戰略格局的三大看點 - 天天要聞



一、中俄聯合軍演:從「北部·聯合-2023」到「東方-2022」,實戰化程度再升級

  1. 日本海「敲打」美日韓
    近期中俄在日本海中部舉行的「北部·聯合-2023」演習,直接指向美日韓軍事同盟。演習區域覆蓋對馬海峽、津輕海峽等關鍵水道,旨在強化對戰略通道的控制能力。俄媒稱,此次軍演「無限接近實戰」,包括防空、反潛、登陸作戰等科目,被外界視為對美日韓軍事勾連的「強硬回應」
    28
  2. 規模與意圖的突破
    此前「東方-2022」演習已創下紀錄:中俄首次聯合出動陸海空三軍,5萬兵力、5000件裝備協同演練,甚至納入印度、哈薩克斯坦等觀察員國。分析認為,此類演習不僅提升兩軍協同能力,更通過「准盟友」姿態向西方展示戰略韌性,對沖美國在亞太的圍堵壓力
    516

二、美國參與的「和平-2025」演習:合作表象下的暗流

  1. 多國框架下的「有限合作」
    巴基斯坦主導的「和平-2025」演習於2月11日落幕,中美罕見同場參演。中國派出包頭艦、高郵湖艦,美國亦派遣艦艇加入,演習聚焦反海盜、搜救等非傳統安全領域。表面看,這是大國維護海上安全的合作範例,實則暗含多重意圖:
  2. 中國:通過技術展示(如艦載直升機協同)強化國際話語權;
  3. 美國:藉機觀察中俄裝備性能,同時緩和地區緊張形象16
  4. 「合作」與「對抗」的邊界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參與此類多邊演習的同時,正加緊與日菲推進南海「聯合巡航」。這種「雙線操作」暴露其戰略本質:一方面通過合作維持國際秩序主導權,另一方面強化對華軍事圍堵
    1316

三、大國博弈的核心邏輯:資源、工業與地緣的三角競爭

  1. 資源與能源的「命門」
    中俄合作的基礎是資源互補:俄羅斯提供油氣和礦產,中國輸出工業產能。而美國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頁岩油出口等,試圖掐斷中俄供應鏈。例如,中國70%的石油依賴進口,一旦衝突爆發,海運線被封鎖將成致命弱點。
  2. 工業能力的「雙刃劍」
    中國雖擁有全球35%的製造業產值(遠超美俄總和),但軍事裝備的「存量劣勢」仍存。殲-20等先進武器可快速量產,但飛行員、艦員等專業人員培養周期長,短期內難以匹配裝備擴張速度。反觀美國,憑藉北約體系可調動全球軍事資源,但其製造業空心化問題同樣制約戰時動員。
  3. 地緣「合縱連橫」的勝負手
    當前格局下,中俄「非盟友式合作」成為關鍵:既聯合應對北約東擴,又避免過度綁定引發陣營對抗。美國則試圖分化中俄,例如炒作「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以離間兩國關係,但收效甚微
    513

結語:2025年,世界站在「新冷戰」的十字路口

中俄美三國的軍事互動,實質是秩序重構的縮影。中俄通過聯合軍演構建「安全緩衝帶」,美國則以多邊演習維持霸權敘事。未來,若美俄關係出現鬆動(如能源合作或北約妥協),或中國突破關鍵技術壁壘(如AI與半導體),均可能顛覆現有平衡。唯一可確定的是,大國博弈已從「單極主導」轉向「多極纏鬥」,而軍演僅是這場無聲戰爭的冰山一角。



互動話題
#你認為中俄聯合軍演能否有效制衡美國霸權?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觀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英國陸軍測試德國GEREON機械人運輸車 - 天天要聞

英國陸軍測試德國GEREON機械人運輸車

礪道智庫2025年5月19日據防務博客報道,德國國防技術公司ARX Robotics向英國陸軍和英國國防部代表展示了其GEREON機械人運載系統(RCS),展示了該平台在作戰條件下的實際能力。
巴印停戰後,印度對華 「算賬」,巴鐵為何舉國謝華? - 天天要聞

巴印停戰後,印度對華 「算賬」,巴鐵為何舉國謝華?

近期,南亞地區局勢風雲變幻,印巴衝突吸引了全球目光。在這場衝突中,印度空軍發起代號為 「硃砂行動」 的跨境空襲,目標直指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疑似恐怖組織營地。然而,這場看似 「正義」 的行動,卻很快演變成一場讓印度顏面掃地的軍事鬧劇。
喜上加喜!印度衛星發射後失聯 - 天天要聞

喜上加喜!印度衛星發射後失聯

然而,在火箭發射之後就傳來噩耗,這顆衛星失聯了。據央視新聞、路透社等媒體消息:5月18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的 EOS-09衛星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0:29搭載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從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升空。
俄外交部發言人:德總理試圖淡化對烏供應遠程武器問題 - 天天要聞

俄外交部發言人:德總理試圖淡化對烏供應遠程武器問題

當地時間5月18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就德國總理默茨有關「不計劃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的表態作出回應。她指出,此類聲明不應被輕易採信,認為其真正目的是將該話題從公眾視野中淡化。扎哈羅娃稱,表面上看,這似乎表明德國希望以和平
美國加州突發爆炸 - 天天要聞

美國加州突發爆炸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市一家生育診所外17日發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至少4人受傷。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認為,這是一起針對該診所的「蓄意恐怖主義行為」。據美國媒體報道,爆炸事件中的死者為案件嫌疑人。爆炸發生於當地時間11時許,棕櫚泉市中心附近的「美國生殖中心」單層建築嚴重受損。棕櫚泉市長羅恩...
印度航天又成功了66% - 天天要聞

印度航天又成功了66%

當印度全國正在忙着慶祝在印巴衝突中再次「大勝」的時候,印度「領先全球」的航天事業自然也要來湊熱鬧。當地時間5月18日上午,一顆「EOS-09」雷達成像衛星」載着印度十四億人的勝利喜悅飛向了浩渺的太空,然後——飛丟了。
印巴衝突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 天天要聞

印巴衝突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紅旗HS7 PHEV#印巴衝突誰才是真正的贏家?文/齊志峰2025年5月的印巴衝突如同一場短暫而激烈的風暴,來得突然,去得也快。這場被軍事專家稱為"20多年來最嚴重的印巴對抗"在短短三天內便戛然而止,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在這場高技術局